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都市城乡融合区时空演变及其内在空间关联性研究对避免城市低效蔓延式发展、实现空间结构协同和精明增长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强度表征都市要素配置及运行效率和效益,利用引力模型测度2016—2018年各城乡融合区空间关联强度,分析各城乡融合区空间联系势能时空演变趋势和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汉市城乡融合区面积在2016—2018年间扩大了28.10%,小斑块区域逐渐整合,区域发展连续性增强,总体向西北方向扩展最为显著;② 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结构整体上趋向“多中心”分布,这一过程源于各城乡融合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规模和交通通达性变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武汉临空经济区等在此过程中是各城乡融合区的区域发展引擎;③ 武汉市城乡融合区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逐年上升,空间联系整体格局从武洪区和江夏区的“大小中心”结构过渡到江夏区—武洪区—蔡汉区—江黄区—江硚东区的“外围圈层式”结构,但洪山区和江夏区作为武汉市城乡融合区中心区域,未能形成多方向空间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其他地区的带动明显不足;④ 各城乡融合区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显示,现行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规划实施成效在北部、西部和东北部城乡融合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2.
大气气溶胶具有气候环境和健康效应,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和昼夜变化特征。因此探测夜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具有重要的意义。NPP/VIIRS上的昼夜通道DNB(Day Night Band)为夜间反演AOD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对夜间AOD进行反演,首先,利用“背景合成法”获取夜间城市灯光真实辐射值;然后,利用改进的“消光法”反演夜间AOD。选取华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2016-03—2017-02新月日期的夜间城市灯光真实值,选择其中的2016年7月和10月的2次污染天气过程,反演了夜间AOD分布。通过北京、天津和郑州的太阳光度计地基观测结果和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站空气质量指数(AQI)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演结果和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展示了卫星微光数据在夜间城市污染空间分布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3.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动力学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 , 到本世纪末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5% , 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碳循环的基础研究比较落后,致使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 碳量还没有被准确确定, 而且陆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估计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典型自然保护区生境状况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祝萍  黄麟  肖桐  王军邦 《地理学报》2018,73(1):92-103
中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40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本文以典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遥感反演、模型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地覆被时空数据集,分析2000-2015年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状况时空变化及人类扰动的影响,进而评估自然保护区在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从36.3%提高到37.1%,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森林类保护区年增速0.11%,草原草甸类0.84%,内陆湿地类0.21%,荒漠生态类0.09%,野生动物类和野生植物类则分别为0.11%和0.08%。草原草甸类、内陆湿地类、荒漠生态类、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植被NPP年增速分别为2.06 g·m-2、1.23 g·m-2、0.28 g·m-2、0.4 g·m-2,而森林类和野生植物类则分别以3.45 g·m-2和2.35 g·m-2的年速率减少。近1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扰动呈现微弱变化,除青藏高原区和南亚热带湿润区内保护区人类扰动略微下降以外,其他区域均有所增强,特别是北亚热带和温带湿润区,其保护区人类扰动由4.70%明显增至5.35%。  相似文献   
115.
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能够表征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直接定性定量地描述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性质和大小.因此,研究区域尺度草地生态系统NEP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实地采样数据,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了2001-2012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同时,应用土壤呼吸模型估算了逐月平均土壤呼吸量(Rs),进而估算内蒙古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研究揭示了2001-2012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NPP,NEP年际变化规律,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草地NPP,NEP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发挥碳汇效应,净碳汇总量达到0.55 Pg C,年均固碳率约为0.046 Pg C/a;研究区大部分草地NPP,NEP与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仍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在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的航空测量调查,查明了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 K、238 U(226 Ra)、232 Th活度浓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 Cs和60 Co面活度均低于探测限,未发现有可分辨的其它人工放射性核素分布,亦未发现失控的放射源,发现了2个航测辐射偏高点(区),均为地质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偏高引起。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北方干湿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评估识别对气候波动响应敏感且复杂的干湿过渡区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对区域气候治理和风险管理具有科学意义。本文利用参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气候模式多情景数据,通过改进和验证Lund-Potsdam-Jena(LPJ)动态全球植被模型,辨识未来不同时段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气候变化风险等级及其时空分布,明晰气候因子对净初级生产力(NPP)风险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未来中远期干湿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面积将可能扩大,风险等级将可能提升,高排放情景下的风险更加严重,主要表现为NPP距平为负,且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典型浓度路径(RCP8.5)情景下,81.85%的地区将可能面临气候变化风险,54.71%将达到高风险。2071—2099年,RCP8.5高风险区的NPP距平将达到(-96.00±46.95) gC m-2 a-1,NPP变化速率将达到(-3.56±3.40) gC m-2 a-1。干湿过渡区东部平原和内蒙古东部草原区预估将可能成为风险主要集中区域,这些地区未来的植被生长将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增温加剧和干旱程度加重可能是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8.
内蒙古草原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永春  萨如拉  王冰 《中国沙漠》2021,41(5):130-139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驱动力分析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草原类型数据,采用CASA模型生成年草原NPP。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法探讨1982—2015年草原NPP变化趋势,并定量确定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草原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内蒙古1982—2015年NPP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1.76%、18.92%。NPP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4.26%、8.08%。草原NPP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原处于恢复状态。(2)内蒙古草原92.87%的区域NPP与气候因子之间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气温驱动、降水驱动和降水、气温复合驱动分别占总面积的2.06%、70.71%和20.11%,气候变化对3种草原影响程度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3)人类活动对草原NPP也产生很大影响。其中起到正向作用通过显著性检验(P<0.1)的区域占草原总面积的41.12%,起到负作用(P<0.1)的占5.34%。综上所述,1982—2015年内蒙古草原总体处于恢复状态,在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9.
Assessing the climate change risk faced by the ecosystems in the arid/humid transition zone(AHTZ) in northern China hold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e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for four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using an improved Lund-Potsdam-Jena model. Then 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PP to identify the climate change risk level. From the midterm period(2041–2070) to the long-term period(2071–2099), the risks indicated by the negative anomaly and the downward trend of the NPP gradually extended and increased. The higher the scenario emissions, the more serious the risk. In particular,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 during 2071–2099, the total risk area would be 81.85%, that of the high-risk area would reach 54.71%. In this high-risk area, the NPP anomaly would reach –96.00±46.95 gC·m~(-2)·a~(-1),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NPP would reach –3.56±3.40 gC·m~(-2)·a~(-1). The eastern plain of the AHTZ and the eastern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are expected to become the main risk concentration area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nagement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risks require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warming and intensified drying on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20.
中亚各国自独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政治经济改革、俄罗斯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原料价格浮动等多次重大事件。为研究中亚地区1992—2017年近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以DMSP/OLS、NPP/VIIRS夜光数据以及年鉴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夜光总量(SNL)、夜光增长率(PNLG)等指数并结合社会经济参量对中亚社会经济的时空动态发展过程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夜光可较好的反映中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且夜光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反映较GDP等社会经济参量更直观更敏感;② 独立初期的社会经济改革对中亚地区影响大、范围广,仅土库曼斯坦夜光总量(SNL)增长4.5%,其他各国夜光总量(SNL)均有下滑;③ 20世纪以来的中亚国家由于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等的差异,各国间差距逐渐拉大,抗风险能力差异大。如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对塔吉克斯坦影响最大(PNLG=-36.4%),哈萨克斯坦影响最小(PNLG=-3.6%);④ 中亚国家易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油气价格增长。通过夜光对中亚社会经济的研究分析,能为中亚区域安全保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