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821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河南恐龙蛋化石组合类型及其地层时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恐龙蛋化石在河南省 10余个盆地中纵向上的分布特点 ,结合孢粉、轮藻、介形类、岩石同位素年龄及产蛋盆地的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特征 ,研究认为其代表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并提出了 3种不同的蛋化石组合类型 ,进一步“三分”上白垩统 :即下部组合为长圆柱形蛋、蜂窝蛋、树枝蛋、网格蛋 ;中部组合为椭圆形蛋、副圆形蛋、树枝蛋 ;上部组合为长形蛋、巨形蛋 ,分别代表晚白垩世早、中、晚 3个时期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从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中检测出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霍烷及甾烷等系列分子化石。分析了这些分子化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利用分子化石的多项参数(如w(C21^-)/w(C22^ ),w(Pr)/w(Ph),w(Pr)/w(nC17),w(Ph)/w(nC18),伽马蜡烷指数、甾烷等)对沉积环境的盐度、氧化-还原条件、陆相标志等方面作了探讨。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证实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剑门关-带的沉积环境应为低盐度淡水、弱氧化的陆相沉积环境,所研究的陆相样品高碳数正构烷烃均以本植物有关的C27,C29为主峰,未出现草本植物的C21主峰,反映了研究区总体格局是一种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与红盆发育的气候条件吻合,充分体现了分子化石在恢复古环境、古植被和古气候方面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四川冕宁沙坝及康定-泸定地区的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的系统Sm-Nd同位素的测定,在该区首次获得706Ma的Sm-Nd等时线年龄。据此等时线年龄及其他样品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证明长期以来这套被当作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岩是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其后紧接着的地幔柱引起的热变质作用的产物。与已有数据相结合,初步认为扬子克拉通目前所出露的基底没有统一演化历史,对扬子克拉通的基底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环境磁学反映的藏南沉错地区1300年来冷暖变化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初步研究了西域砾岩(即西域组)和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以及西域运动可能的演化阶段,得到如下初步认识:1)研究区西域砾岩开始沉积于3.5~4 6 Ma B.P.之前,其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代从山体向前陆盆地一般逐渐变新;2)在上述前陆盆地分布着4~6排由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组成的逆断层-褶皱带.各排褶皱带均发育有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生长地层的开始沉积指示了该排褶皱和相应生长不整合的开始形成.从最靠山体一排褶皱带生长地层开始沉积的年代,初步判定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在西昆仑山叶城附近约为3.6 Ma B.P.,在西南天山喀什附近显然早于2.4 Ma B P.此后该运动可能经历了4~6个活动阶段,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相对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组成.它们可通过各排褶皱带内生长地层的产状、组成和年代测定来确定.本文还探讨了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形成过程中构造变形与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扬子块体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非常强烈 ,其成因对研究Rodinia超级大陆的演化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地幔柱和岛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文中对康定地区的冷碛辉长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元素和Nd同位素研究 ,结果表明辉长岩结晶年龄为 (80 8± 12 )Ma ,与康定花岗质杂岩在时空上密切共生。虽然辉长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富集岩石圈地幔和 /或基性下地壳物质的混染 ,但其元素和Nd同位素特征总体上与苏雄碱性玄武岩 (典型的板内型玄武岩 )相似 ,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与玄武质岩石相反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没有明确的构造岩石组合关系。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扬子块体西北缘在约 95 0~ 90 0Ma期间可能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俯冲带和火山弧 ,但在 86 0~ 75 0Ma期间不存在火山弧 ,这个时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很可能与Rodinia超级大陆下的一个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伯雄  张健  刘增仁 《新疆地质》2002,20(Z1):58-66
齐姆根-桑株河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层位齐全,化石丰富.据实测剖面及系统采集的类及腕足、牙形石、孢粉等化石较准确地厘定了石炭-二叠系各地层单元界线和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卡拉巴西塔克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塔哈奇组和克孜里奇曼组、棋盘组、普司格组、达里约尔组、杜瓦组,其中下石炭统仅分布于莫莫克以西.早二叠世中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新藏公路以东普司格组属河流-湖泊-冲积扇相沉积,莫莫克-齐姆根地区棋盘组,达里约尔组以浅海相与河流三角洲相交互沉积及湖泊-河流相沉积为特征,晚二叠世晚期仅于新藏公路以东沉积冲积扇-扇三角洲相的杜瓦组.  相似文献   
997.
甘肃金塔南山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岩带是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线。岩带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地质体之间以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接触,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745±59Ma,原岩为玄武岩。Nb/Y<0.7、REE特征及AFM图解显示原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到富集;相对于N-MORB,低Ti,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钙碱性系列)到无异常(拉斑系列),Th/Ta>3;I_(Nd)(t)=0.51193±6,~(143)Nd/~(144)Nd=0.512878,ξ_(Nd)(t)=+3.88~6.60,均值为5.05,推测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金塔南山岩带是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笔者运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的主要不整合面和地质体的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并依据前人研究资料,将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划分为4个层序单位,进而对单位内的体系域系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通过研究认为,4次大幅度海平面变化及区域构造沉降作用是形成4个Ⅱ型不整合面的根本原因。该地区自晚二叠世,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中,皆继承了西浅东深的古地理格局,此项研究成果为在构造活动地带相对稳定地区进行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99.
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张德生 《华北地质》2002,25(1):52-58
近十年来 1 5万区调新成果 ,以及大量科研资料表明 ,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组成 ,除表壳岩外 ,尚包含有大量的变质深成岩和混合片麻岩。依据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 ,将其分别划分为 :古太古代 (~ 32 0 0Ma)、中太古代 (32 0 0~ 2 80 0Ma)、新太代早期 (2 80 0~ 2 6 5 0Ma)、新太古代晚期 (2 6 5 0~ 2 5 0 0Ma)及古元古代 (25 0 0~ 185 0Ma)五个阶段。又根据不同地区基底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类型及其所经历的地质改造作用的差异 ,划分出 4个II级和 5个III级变质构造岩区 (或亚区 ) ,对各岩区内所出露的表壳岩及其变质深成岩类的岩石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清理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划分对比表。  相似文献   
1000.
新元古时期中国华南和华北陆块的相对位置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治 《华北地质》2002,25(2):120-128
作者试图抛开Rodinia超大陆的概念,从我国现有的新元古—早古生代的古地磁数据出发,利用挪威地质调查所提供的“GMAP”程序作图,探讨新元古时期华南和华北陆块的古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澳大利亚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