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1566篇
海洋学   392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BSTRACT. Continued rural‐to‐urban migration has helped motivate cultural geographers, long suspected of having a rural bias, to include urban areas in their purview. Patterns of gender, class, ethnicity, and commercialization have proved to be fertile subjects for research, but the elastic link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places are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Hispanos, despite intense feelings of loyalty to their rural villages, moved en masse to cities in the 1940s. By the 1950s a majority of Hispanos were living in regional urban centers of the upper Rio Grande country, where wages were higher and employment was secure. This Hispano experience is a crucible for examining how urbanites' attachment to rural places is manifested in various cultural expressions brought from country to city: painted murals, burial preferences, popular music, and irrigation ditches. Understanding threads of rural culture that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rban fabric in turn leads to clearer comprehension of the emotional attachment that urbanites have for rural areas and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urban cul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2.
53.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和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地球物理反演和成像技术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层析成像技术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勘探质量和精度。本文献电阻率法层析成像技术的前提条件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粗浅探讨,最后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4.
甘肃夏河—合作地区金矿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甘肃夏河—合作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与成矿有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主要对已发现的金矿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总结。该地区金矿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 ,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提出了今后的找矿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5.
廖南鸿 《云南地质》2003,22(1):56-63
礼社江中上游微粒型金矿田,以其特有的地质特生和成矿规律,于红河大断裂东侧、依皮堵复式破背斜上形成一系列不同规模、以金矿为主的矿床(点);即将勘查或评价的一系列Au,As,Sb,Hg元素组合异常;不断发现的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点)。使该矿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黄金后备资源及生产基础。本文运用新的专业理论从矿田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方面给予论述,为在本区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6.
张海涛 《云南地质》2003,22(1):72-79
在前人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与野外工程验收发现大坎子金矿。过去地小水井金矿田的成矿规律存在的认识上的差距,故在已知矿床外围找矿末获得突破;因此,有必要系统介绍大坎子金矿已被后来在矿山开发中证实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目的是借鉴已知矿床(点)成矿规律,开展成矿预测,选准靶区,为取得找矿上的重大突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一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 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 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 12.3‰- 19.0‰和 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 10.8‰- 15.7‰)相近。分析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中脉状铜矿的硫源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萃取的地层中蒸发岩硫酸盐,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各矿床独特的硫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它们的硫源受局部地层硫源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所控制。本文提出大气降水起源的盆地热卤水通过对围岩中新生代地层的淋滤和萃取,获得了成矿所需的金属和硫,并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形成了本区的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58.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高盐度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银山矿床石英斑岩和金金属矿床中都发现须含石盐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表明至少在成矿作用的早期成矿流体为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直接从饱和水的结晶岩浆熔体中出溶的,银山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斑岩铜矿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证实矿床深部可能有隐伏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59.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60.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化)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