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1409篇
海洋学   82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我国东北与蒙古国铁路通道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增强东北铁路的网络功能、形成泛亚铁路网的宏观背景出发,在对东北相关铁路、蒙古国铁路进行现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东北铁路与蒙古国铁路接轨、形成新的铁路通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该铁路通道的形成对促进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及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完善东北铁路的网络功能及提升对外开放度的重要作用,最后对铁路通道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extensive convers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took plac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scertai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termine its causes, and analyze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Especially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how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facilitated the change at a time of agrarian restructuring when newly emerging free market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former planned economy. Information on six categories of land use was mapped from interpretation of Landsat TM images recorded in 1990, 1995 and 2000. Most of land use changes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decade, coinciding with abrupt and chaotic changes in government directives. Farmland was changed mainly to woodland, water body and built-up areas while 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verted chiefly to farmland. Spatially, the change from farmland to woodland was restricted to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 Th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took place in the grazing and farming interlocked west. These chaotic and occasionally conflicting changes were largely caused by lack of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policies promulgated. They have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land degradation, increased flooding, and modified climate regime.  相似文献   
53.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钻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的描述,确定了拐19井区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出油层段附近的沉积环境由湖泊相-三角洲前缘相-河流相-湖泊相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的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目标区的沉积环境变迁,并且与区域地质、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为寻找油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此得出利用地震属性可以进行沉积环境变迁分析,为油田寻找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4.
通过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分析,清水河组清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MSC1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湖泊相沉积,局部地区夹有辫状三角洲沉积,极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区域性隔层发育在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部,有利的储集体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55.
SERIALS     
正Acta Geographica Sinica ISSN0375-5444 CN11-1856/P Acta Geologica Sichuan ISSN1006-0995 CN51-1273/P Acta Geologica Sinica ISSN0001-5717 CN11-1951/P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ISSN1000-9515 CN11-2001/P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ISSN1006-3021 CN11-3474/P 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ISSN1000-0674 CN32-1189/Q  相似文献   
56.
正20141864 Deng Mengchun(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CAGS,Chengdu 611734,China);Huang Shenghui Rock Sample Collection and Division Technologies for Air Reverse Circulation Sampling Drilling(Exploration Engineering,ISSN1672-7428,CN11-5063/TD,40(7),2013,p.73-76,80,16 illus.,5 refs.)  相似文献   
57.
严锐涛 《地质与勘探》2016,52(4):783-790
综合利用录井、镜下薄片及压汞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帐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平一段致密油纵向岩性组合特征及源储关系,总结了平一段致密油源储组合模式。研究发现平一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云质类岩石次之,储层孔隙结构具"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储集空间表现为常规孔隙与纳米孔隙并存;平一段源储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砂包泥"和"砂泥互层"。研究表明:平一段储集层表现为致密储层特征,纳米孔喉是致密油储层的主体孔喉,平一段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型、源储交接型和源储隔离型三类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8.
徐士琦  李栋梁 《气象》2016,42(3):271-279
利用1958—2012年4—5月东北地区(39°~55°N、118°~135°E)10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青藏高原地区(25°~40°N、73.75°~103.75°E)JRA-55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NCEP/NCAR-I大气环流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透雨量和播种期降水量间的关系,以及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透雨日期自1958年以来在东北地区的西北和东南大部分区域呈现略微偏晚的趋势;中部有略微偏早的趋势。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时间偏早(晚)的地方,首场透雨量小(大),春播期总降水量多(少)。同时,4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增强(减弱),有利于(不利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东北上空交汇,且上升气流增强(减弱),水汽输送充沛(减少),导致该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偏早(晚)。  相似文献   
59.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16,36(3):311-318
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气象数据,结合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利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给出了东北三省低温冷害分类标准,并对低温冷害频率时空特征和年代际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东北三省玉米(轻、中、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随时间呈减小-增大-减小变化趋势,1999年后东北三省出现低温冷害的范围显著减小,变化幅度均为中度> 重度> 轻度低温冷害。近10 a东北三省的轻度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而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较少。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频率呈由北向南呈减小趋势,轻、中、重度低温冷害频率高值区分别位于营口、哈尔滨和大兴安岭地区。各年代的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变化不大,中度与轻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为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海相烃源岩,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和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不同类型油气分布与不同时代烃源灶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石炭系油气主要分布于陆东-五彩湾;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北缘、腹部与东部;三叠系原油仅分布于东部;侏罗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部与南部;白垩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中部;古近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西部。按照盆地构造特征及不同时代烃源灶与油气关系,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及乌伦古5个油气系统及15个子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