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是一个世界级的多金属矿集区,包含有三条有色多金属亚成矿带。其成矿活动与深大断裂带关系密切,深大断裂为深部成矿物质提供了构造通道条件,控制了矿集区内多金属亚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矿床(田)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2.
以湖南宏厦桥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区内地下水系超淡、极软的、弱-中性的重碳酸型水,其化学组成以Ca2 、Mg2 、K 、Na 、HCO3-为主。与株洲地区的地下水相比,可溶性S iO2、K 、Na 和游离CO2明显偏高,而且,在水中M g2 、K 、Na 、HCO3-所占比重更大,m eq%平均比值分别是株洲地区地下水的2.23、1.27、1.16倍,表现出典型的花岗岩地区地下水相应的化学组成。研究还发现,区内地下水化学的分布具有较强的水平分带性。研究认为:区内地下水化学的形成和迁移受岩性、大气降水及影响水交替强度的地形、地貌、地表水系、断裂构造的控制,同时受其他气候要素及植被、人类活动等生物作用的影响;区内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硅酸盐矿物的分解和水解等化学风化作用为主,风化过程中CO2的积极参与起作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时水中CO2的减少和阴离子以HCO3-离子占绝对优势地位,进一步说明花岗岩的化学风化过程是一个净碳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3.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提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完善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评价指标结构层,特别是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指标,建立区域和土地利用分区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湖南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效益,最后利用加权求和的综合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4.
A mooring of three conical time-series sediment traps was deployed at two sites in the western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for 9 months. Total mass fluxes and activities of 210Pb and 230Th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settling particles to elucidate their scaveng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Sediment samples also were analyzed for 210Pb activities. Total mass fluxes, 210Pb fluxes and 230Th fluxes showed large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their weighted mean fluxes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depth, with an especially large increase near-bottom. The ratios of the observed 210Pb fluxes to the 210Pb deficiency fluxes in the upper traps at the two sites were only 0.02 and 0.12, and were attributable to advective export of 210Pb from the surface waters. Those ratios in the near-bottom traps ranged between 1.22 and 2.63. 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high ratios are due to effective particle scavenging, large lateral 210Pb import and input of resuspended particles that have not becom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ediments. The mean total 230Th fluxes at the near-bottom traps were 4.2–6.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expected from production in the overlying water column. The 210Pb activities in the surficial sediment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ear-bottom traps. The 210Pb accumulation rates estimated from the excess 210Pb inventory in the sediment column were 40–70% higher than the mean 210Pb fluxes at the near-bottom traps. The ratios of the 210Pb accumulation rates to the 210Pb deficiency fluxes at the near-bottom traps ranged between 2.0 and 3.7. The high fluxes of particulate 210Pb and 230Th at the near-bottom traps reflected a combination of enhanced scavenging of dissolved nuclides and the lateral re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by downslope and alongshore transports. Howeve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iscriminate among the various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high nuclide fluxes.  相似文献   
125.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古新世,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酸性岩脉群,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还有周缘一些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据之,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锑矿床(点)基本上都产出于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点附近,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点).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成果,推算成矿压力为(200~300)×105Pa,成矿深度约为1 km.  相似文献   
126.
关于西北开发中的几个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惠 《水科学进展》2002,13(4):492-495
分析了西北水资源的特点,就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植树造林与沙漠治理等西部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指出:西北开发必须以水为度,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偿还已被人类逐步夺占而本该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那一部分水源。  相似文献   
127.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区实测露头剖面沉积构造、岩矿、沉积地球化学、粒度分析、古流向资料、重矿物及沉积相的综合研究,结合地层、古生物、区域岩性资料等,对研究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早石炭世有5个古陆,即阿勒泰古陆南准噶尔古陆、敦煌-走廊古陆、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有10个沉积相区,即库马苏滨浅海相区、布尔津-富蕴滨浅海相区、博格达滨浅海区、北准噶尔深海-半深海相区、北天山半深海-深海相区、克拉美丽冲积扇-湖泊相区、克拉玛依冲积扇-湖泊区、南天山-北祁连滨浅相区、柴达木碳酸盐台地相区、中祁连滨浅海相区。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与早石炭世相比,既有继承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古陆范围有所小;有5个古陆,即阿勒泰古陆、北准噶尔古陆、马鬃山古陆、敦煌-阿拉善古陆、中天山古陆;有9个沉积相区,即库马苏河湖相区、布津-富蕴河湖相区、克拉美丽-巴里坤滨浅海相区、博乐-库尔勒-红柳园滨浅海相区、克拉玛依-哈密半深海-深海相区、乌鲁木齐生物滩丘区、柴达木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宗务隆山浅海-半深海相区、祁连滨浅海相区。半深海-深海相区、滨浅海相区和三角洲相区是较为有利的气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8.
滇西北独龙江花岗岩及岩浆作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滇西北独龙江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可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早,晚2个序列。早期-龙岗不若序列由巴坡,东哨启等2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壳幔混源岩浆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俯冲消减的产物,晚期-独龙江序列由机独,其期,麻毕当,斯拉罗等4个单元组成,生成于晚白晋世,为壳源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129.
上扬子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钒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南部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蕴藏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而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的钒矿床尤其令人瞩目。本文以湘西为例,剖析该类钒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矿床产于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产的碳系页岩、硅岩及黑色页岩组合。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权稳定,埋藏浅,储量大。矿石主要由水云母(伊利石)和石英组成,含有机质及藻类化石。成矿受地层、岩性、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控制。矿床具有微生物成矿与海底热水沉积双重特征,成因应属生物地球化学积积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130.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开发不同类型矿产导致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而同一类型矿产因地域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以及不同企业开发导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程度及差别较大;不同类型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和企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