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062篇
地球物理   992篇
地质学   757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航空影像中目标提取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模板的航空影像中建筑物提取方法,并针对几种比较典型的建筑物,详细讨论了模板的设计、目标初始参数的获取及模板最优参数求解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航空影像中目标的提取时,可以将影像中的多种信息和人的识别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因而能够达到可靠地提取影像中目标的目的。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求解方法,模拟退火被用于目标提取的优化过程。为了验证这种方法提取航空影像中目标的能力,给出了利用可变模板提取航空影像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例子  相似文献   
992.
两层原始方程海流数值模式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两层原始方程海流数值模式,利用1月和7月多年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场和由该气压诊断出的海面风场,对此模式的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流与实况较为一致,文中还将模拟结果和IAP OGCM以及OSU OGCM的相庆结果作了初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海温的异常增暖对30-60天低频振荡的影响,利用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作了两组试验:一组使用气候平均海温,另一组包括两个试验,它们分别设正的海温距平(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东部(100°W)和中部(145°W)。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冬半年的海温异常增暖可改变低频振荡方差贡献的地理分布,其中当正的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东部时,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较为显著,而热带东太平洋的低频振荡较为不活跃;当正的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中部时,情形则相反,即热带东太平洋的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较显著,而西太平洋地区的则不活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过程中,低频振荡的传播特性对ΔSST中心位置的响应是敏感的,即当正的ΔSST中心位置偏于该海区的东部或中部时,低频振荡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与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首先对8407,8411和8504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带通流场,发现;在湿台风引起的大范围暴雨区,低怪有强辐合,高怪有的大尺度辐散,而在干台风产生的弱降水区,高层则无中尺度辐散气流。其次,对引起暴雨突然增幅的8407号台风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台风大尺度环境场是产生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而凝结潜热释放和地形效应则是形成和影响这些中尺度系统中和中尺度的结构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东亚夏季风的模拟研究──3个区域气候模式的对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环流模式在东亚地区模拟可靠性评估研究表明存在不确定性,尤以降水更明显.该模式更难于模拟小范围(如一个省)和小时间尺度(如日)的气候变化.本研究用3个区域气候模式作1991年东亚夏季(5~8月)季风洪涝气候的模拟.其模拟结果与观测场作了严格的对比并进行了3个模式的相互对比.研究表明,3个区域气候模式成功地模拟了1991年夏季发生在我国江淮流域及日本南部的洪涝和几次特大暴雨过程以及相应的大气环流形势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6.
青藏高原背风坡地形对西南涡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郑庆林  王必正 《高原气象》1997,16(3):225-234
在一个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能考虑青藏高原及其背风坡不同尺度地形的数值模式,用于981年7月12日20:00 ̄7月14日20:00西南涡个例的数值研究。模式中设计了全地形、1/3地形和无地形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地形对西南涡的移动和发展、形状和范围均能较成功地模拟,降低地形或无地形时,模拟则不成功。全地形时急流轴为偏北方向,而在1/3地形或无地形时,急流走向为偏东方  相似文献   
997.
We tested three atmospheric surface-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Mellor-Yamadalevel 2, Paulson, and modified Louis), both ina 1-D mode in the new NCEP land-surface scheme against long-term FIFE and HAPEX observations, and in a coupled 3-D mode withthe NCEP mesoscale Eta model. The differences inthese three schemes and the resulting surface exchange coefficients do not, in general,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del simulated surface fluxes, skin temperature, andprecipitation, provided the same treatment of roughness length for heat is employed.Rather, the model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oice of the roughness length for heat. To assess the latter, we also tested two approaches to specifythe roughness length for heat: 1) assuming the roughness length for heat is a fixed ratio of the roughness length for momentum, and 2) relating this ratio to the roughness Reynolds number as proposed by Zilitinkevich.Our 1-D column model sensitivity tests suggested that the Zilitinkevich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heat fluxand skin temperature simulations. A long-term test with the NCEP mesoscaleEta model indicated that this approach can also reduce forecast precipitation bias. Based on these simulations, in January 1996 we operationally implemented the Paulsonscheme with the new land-surface scheme of the NCEP Eta model, along with the Zilitinkevich formulation to specify the roughness length for heat.  相似文献   
998.
Simul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by Using an Improved AGCM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The IAP 2-L AGCM is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a set of climatological surface albedo data into the model for substituting the model’s original surface albedo parameteriza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the modified model shows that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an be well reproduced by the modified IAP 2-L AGCM. Especially for the simulation of monsoon precipitation, the modi-fied model can well reproduce not only the monthly mean features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ver East Asia, but also the stepwis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belt.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good simulation of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sonable simulation of the large scale gen-eral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n region, such as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sian monsoon low and the low level flows.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model in the rainfall simulation shows its great potential to serve as a useful too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mmer drought / flood events over East Asia.  相似文献   
999.
本工作发展了一个用于研究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和ElNin~o/SouthernOs-cilation动力过程的混合型(hybrid)耦合模式,其中的大气部分为一个由一阶斜压模表示的自由大气和混合行星边界层所组成的简单热带大气模式(区域为热带太平洋:120°E~80°W,30°N~30°S;水平分辨率为2°×2°),海洋部分为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经纬圈方向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和2°,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的14层)。两模式间的耦合是这样进行的:简单大气模式计算出海表风应力,热通量由松弛公式计算,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由观测资料给定,它们一起作为海洋环流模式(OGCM)的强迫场;而OGCM计算出海表温度(SST),在其以外地区给定观测到的气候海表温度或陆地温度,作为大气模式的边界条件。本文给出采用逐日、同步耦合方案时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气候态模拟结果,表明未采用任何通量修正(fluxescorrection),耦合模式未出现气候漂移(climatedrift)现象,并且非常逼真地再现了热带太平洋气候态,特别是海表风场及相伴随的辐合带和降水、海表温度和流场及它们的季节变化。文中还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梅雨期高层流场对低层急流及中尺度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翟国庆  高坤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97,55(6):714-725
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江淮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研究了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的强弱与低层流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及至降水过程的影响。试验不仅较成功地模拟了本次暴雨过程及相应的系统,而且揭示出较强的高空偏北大风将引起对低空急流的加强。而更为重要的是低层切变线的出现以及其上中尺度涡旋的发生。上下风场所构成的垂直反环流圈大大有利于对流的发展,特别是在切变线地区的上升支,带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