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XCP)是利用海流切割地磁场产生感生电场的原理进行快速测量海流的观测仪器,在地磁场稳定的情况下,感生电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流的速度。因此,通过测量海流产生的感生电场便可以研究海流的运动特征。本文研制了用于XCP中的模拟电路,实现了对XCP中电极信号、罗盘线圈信号及温度信号的采集预处理。所设计模拟电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通过INA128放大电路实现对电极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的多级放大处理;(2)考虑到电极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均为频率16 Hz左右的信号,在电路中加入中心频率点为16 Hz的二阶带通滤波电路以提取有效信号;(3)进行硬件电路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XCP探头下沉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模拟电路稳定可靠,可以实现滤除噪声,提取前端微弱信号并进行多级放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2.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利用GIS技术进行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数据采集与维护是目前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主流应用趋势.将油气管道设备相关的地理信息、图形信息以及维修维护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有利于对整个管网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高效率的管理和及时的维护.本应用系统是提高长输管道管理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使长输管道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74.
采用移动GIS可以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可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及考古工作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终端的文化遗产信息快速采集技术,通过统一的内、外业调研平台改变了以往内外业工作割裂的模式,外业现场采集的文化遗产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可以直接导入到最终的内业数据管理平台,减少了中间环节,达到提高文化遗产信息采集作业效率和采集数据快速入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基于Android的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系统实现数据采集、离线存储的开发技术和实现方法;实现了影像数据和内业解译数据的浏览、查询、核查及GPS定位以及与数据库同步更新等功能。转变传统纸质调绘方式,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有效控制信息获取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由于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个全新的、有别于其他测绘项目的新兴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征明显、问题集中的错误进行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77.
舒适度测量仪探测系统主要由采集器、传感器、支架、供水系统、通信模块、数据采集软件6个部分组成.除通信模块之外,其他5个部分都是全新设计.采集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采集软件安装在中心服务器上,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并能远程监测和遥控探测现场的设备.此外,对舒适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给出适合广州地区的舒适度指数分级标准,并对舒适度测量仪探测数据进行分析.近一年的试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探测数据可靠、适合业务组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The 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 (H.E.S.S.) is a system of Imaging Atmospheric Cherenkov Telescopes (IACTs) located in the Khomas Highland in Namibia. It measures cosmic gamma rays of very high energies (VHE; >100 GeV) us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 as a calorimeter. The H.E.S.S. Array entered Phase II in September 2012 with the inauguration of a fifth telescope that is larger and more complex than the other four. This paper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H.E.S.S. central data acquisition (DAQ) system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upgrades made to integrate the fifth telescope into the array. At first,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for the central DAQ are discussed then the general design principles employed to fulfil these requirements are described.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H.E.S.S. central DAQ are presented. One of the major accomplishments is that less than 0.8% of observation time has been lost due to central DAQ problems since 2009.  相似文献   
79.
对数据的性质、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对决策表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协调决策表所需要的必要的数据个数,这对数据采集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意义。讨论了协调决策表的数据约简,并证明其不影响进一步的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基于数据的协调性,对协调决策表的属性约简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规则提取方法。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Pleistoce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East Anglian region of Britain record both major and minor climatic oscillations, and the impact of isostatic and eustatic variations. Intensively studied in terms of their lithology and biostratigraphy, the sequence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place in an absolute timeframe. Dating and correlation by magnetostratigraphy has been attempt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However, these sediments are difficult to date by palaeomagnetic means because they are poor in detrital magnetite, are subject to post‐depositional deformation and diagenesis, and have unknown rates of sedimentatio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ir natural remanence magnetisation (NRM) directions are reliable thus requires information on the mode and timing of remanence acquisition. Here, we apply palaeomagnetic, rock magnetic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es to identify the NRM carriers in these sediments and hence their palaeomagnetic reliability. Within oxidised fluvial sediments (the Kesgrave Formation), the magnetic carriers appear to be relict magnetic minerals (ferrian ilmenites, chromites, haematite and goethite), which sometimes carry a reliable primary depositional remanence (DRM) but often an overprinting viscous (time‐varying) remanence (VRM). Within some reduced marine and intertidal sediments (within the Crag basin), the iron sulphide, greigite, has been found to carry a reliable, ‘syn’‐depositional chemical remanence (CRM). In all the sediments, magnetic inclusions within silicates are abundant,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mineral magnetic signal but contribute little to any recoverable palaeomagnetic information.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