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49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胡官兵  党伟  金梦迪 《江苏地质》2022,46(2):199-206
选择云南三江中南段高黎贡山之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WorldView-3卫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基于Skyline软件构建三维模拟场景,从不同视域范围、远近尺度、方位视角对解译目标进行全方位展示,获取了不同矿山开发及地质灾害的典型识别标志,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精细识别及地质灾害详细信息提取,解译出区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等5种非金属矿以及滑坡等3种类型地质灾害,为矿山管理及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快速精准的目标,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2.
詹雅婷  王玉军  宋珂 《江苏地质》2022,46(3):300-304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2021年南黄海海域绿潮的分布和发展进行了持续监测,发现3月底主要以马尾藻分布为主,后续马尾藻向北发展;5月中旬,南黄海中部海域监测到马尾藻分布;5月下旬,绿潮分布靠近江苏近岸,规模迅速扩大,主要以浒苔分布为主;6月19日达到峰值,随后绿潮覆盖面积下降,至8月25日完全消亡。绿潮规模在5月下旬进入暴发阶段,至6月中旬达到峰值。完整分析了南黄海海域2021年绿潮的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可推动绿潮防控的研究与应用,为后续绿潮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张旗  任纪舜  赵磊  焦守涛  王跃  王振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13-2022030013
中国蛇绿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文中简要评述了日喀则、三江、青海、北秦岭、中亚造山带、东北以及中国南方蛇绿岩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国划归入蛇绿岩的地质体(组合)太多了,把许多可能不是蛇绿岩的地质体(组合)也当成了蛇绿岩。当前需要做的是去伪存真,对中国蛇绿岩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文中指出,地幔橄榄岩无疑是蛇绿岩最重要的成员,它来自洋壳下。世界上还有另一类来自陆壳下的地幔岩,被称为“造山橄榄岩”。因此,地幔橄榄岩并非蛇绿岩所独有。此外,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在许多不同的构造背景下都可以出现类似MORB(大洋中脊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的玄武岩,例如洋岛、岛弧、大陆溢流玄武岩、板内玄武岩以及太古宙(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岩)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地区只要有了地幔橄榄岩和MORB就是蛇绿岩了。文中回顾了蛇绿岩研究的两个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以1972年的彭罗斯会议为标志,开启了蛇绿岩研究的新篇章,当时的学术界主要关注蛇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关心蛇绿岩的岩石组合。新的阶段是从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于近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笔者等强调指出,蛇绿岩(野外出露更多的是蛇绿混杂岩)即蛇绿岩套,它不仅包括一个特定的岩石组合,还包括深海沉积。文中肯定了中外学术界在蛇绿岩构造研究方面获得的许多新发现、新思路和新进展。此外,大数据和地球物理方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蛇绿岩是一个复杂体系,不确定的问题相当多。它们的解决需要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岩石学家、地球化学家、年代学家以及地球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4.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  相似文献   
95.
宋相龙  肖克炎  李楠 《江苏地质》2015,39(3):389-394
基于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框架。采用瓦片金字塔模型实现成果数据与地形数据复合三维可视化,并完成数据的查询检索及分析功能,最终形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定位于满足用户对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数据的存储、浏览、检索、科学计算、三维虚拟可视化、输出、动态更新等需求。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可视化的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信息共享与服务  相似文献   
96.
汪冰  李存金  魏本赞 《江苏地质》2015,39(3):439-444
利用WorldView-Ⅱ和ETM遥感影像数据,总结适合于工作程度低、条件差的高海拔地区矽卡岩型矿床的遥感技术方法。基于已知的卡而却卡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背景分析,针对ETM图像特点和矽卡岩型矿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提出泥染异常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充分利用WorldView-Ⅱ高分辨率的优势,解译成矿作用的地层岩性、构造、侵入岩,特别是矽卡岩带的解译,较之以往更加明显;通过成控矿条件遥感分析,建立矽卡岩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圈定求勉雷克塔格地区有利地段4片。通过对求勉雷克塔格地区成矿、控矿条件分析,确定该地区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矿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7.
孙旭东  吴冲龙  周霞  等 《江苏地质》2015,39(3):383-388
石油勘探是高风险行业,勘探地质研究业务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创新性的抽象思维。“智慧油田”和“智能勘探”理论体系的提出,顺应了油气勘探的智能、快速和高效的需求。通过剖析油气勘探的信息支撑框架设计,提出了未来智能化勘探的4层设计概念,形成了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此理论体系探索了石油行业中石油地质勘探智能化信息框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8.
李建  王汝建 《地质学报》2004,78(2):228-233
通过南海北部ODP 1144站蛋白石含量测定及其堆积速率的计算,并结合氧同位素记录等相关资料,获得南海北部1050ka以来高分辨率的表层古生产力变化与冰期旋回和东亚季风的关系。约900ka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较900ka以前明显增加,反映了“中更新世革命”事件之后,全球气候变冷,并导致表层生产力的提高。由于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冬、夏季风的加强,加上1144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站在冰期时表层生产力增加,间冰期时表层生产力降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与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时间序列频谱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出现了相对应的偏心率周期、斜率周期和岁差周期,说明该站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的驱动。  相似文献   
99.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拟对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这样一个层化结构多变、多种运动形态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中的物理环境的演变及其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揭示海洋环境演变规律,为国防安全、渔业生产等提供科学支持;同时对该项目研究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0.
3mm多普勒云雷达测量反演云内空气垂直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彭亮  陈洪滨  李柏 《大气科学》2012,36(1):1-10
垂直指向的W-波段大气云雷达(WACR)不仅测量云粒子的反射率因子Z, 而且测量多普勒速度谱。本文利用寿县气象站WACR在2008年11月1日一个时段的测量, 进行云内空气垂直速度反演试验。首先讨论个例中反射率、 Doppler平均速度及谱宽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然后利用小粒子示踪法和改进的以小粒子示踪法为基础的粒子下降速度w0—反射率因子 (w0-Z) 关系法反演了云内空气垂直速度, 进而结合Doppler谱数据分析反演结果。结果显示: 小粒子示踪法在湍流较弱时能比较精确地反演空气垂直速度, 而湍流较强时, 湍流造成的误差不可忽略; 改进算法在湍流较强时能够减少湍流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