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481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1830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都江堰市五里坡特大滑坡灾害特征与致灾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因持续大暴雨引发高位滑坡,滑坡呈现高差大、滑速快、滑距长、方量大、伤亡多等特点。野外观察发现,滑坡整体形态为倒“J”状,根据滑坡的滑动和堆积特征,可分为上部滑源区、中部滑流区和下部堆积区。滑坡区上部出露白垩系灌口组红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下部为块状砾岩,岩体结构为顺向坡。分析认为:地形陡峭、岩体破碎、地震作用等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持续强降雨等因素共同引发了本次特大型地质灾害,滑坡发生前48 h的544 mm累计降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致灾模式上,主要呈现地震拉裂→基岩崩滑→加载失稳→滑流推碾→堆积停流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笔者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综合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选择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的17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区,建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耦合模型,研究24 h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危险性的变化。耦合模型包括了坡体稳定性评价模型,水文模型及以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高差、切割密度、不稳定斜坡比为评价因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物质方量持续增加,但当24 h降雨量超过200 mm后,泥石流沟的危险度等级不再发生变化;17条泥石流沟中4条为中危险度,12条为高危险度,1条为极高危险度。这说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问题相当严峻,在多雨季节存在泥石流群发的可能性,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泥石流沟附近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有直接危害对象的高危险度及其以上的泥石流沟,应该按照高等级设防标准进行工程治理及发布预警报。同时也说明,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研究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海底斜坡不稳定性的原因,探讨了水合物分解引起沉积物层孔隙压力变化规律.以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样品钻获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极限平衡法探讨了海底无限斜坡的稳定性问题,计算了设定的不同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建立了目标不稳定区相关参数条件下的水合物分解与海底斜坡不稳定的模式图,模拟计算了不同程度的水合物分解对海底斜坡失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假设条件下,南海神狐海域当水深为1200 m,沉积物层厚度为200 m,对于20°的较大坡角,沉积物层中5%水合物分解将引起海底斜坡失稳;斜坡坡角为5°时,沉积物层中15%水合物分解后,将会引起海底斜坡失稳;当斜坡坡角为3°或更小时,沉积物层中25%水合物分解后,将会引起海底斜坡失稳.  相似文献   
994.
三峡库区塘角村1号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塘角村1号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应急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本文通过滑坡变形、库区降雨、库区水位变化等资料的相关分析,总结分析了该滑坡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的变形特征。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滑体变形速率的因素之一,下部滑体变形对于库区水位下降敏感,当水位在一段时期内按一定速率持续下降时,滑体变形速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95.
陈国金  陈松  陈江平 《地球科学》2010,35(6):1075-1080
为保证三峡库区巴东组易滑地层区城市规划发展地质安全,采用系统分析与类比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常斜坡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巴东城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特大型复合变形体,系统分析表明,在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该滑坡前缘稳定性较差,但整体基本稳定,仍可限制性加以利用,实施部分搬迁避险是必要的.从整体而论,迁建新址区与黄土坡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类同,即同属三峡库区,由巴东组易滑地层组成、以顺向坡体结构为主要特色的斜坡地质环境,发育多个影响较大的滑坡,显现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一面,利用时仍须加以限制.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能保证两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996.
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在滑坡抗滑桩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力有限差分软件FLAC,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提出抗滑桩抗震设计新方法,将滑坡安全稳定系数作为岩土体参数折减系数对岩土体参数进行折减,采用FLAC动力分析,考虑了桩与岩土体地震荷载下动力相互作用,将地震作用过程中桩内力峰值除以混凝土强度增大系数与地震作用完毕之后桩的内力值进行比较,二者中大值作为桩的抗震设计内力值,同时还要求桩顶边坡动力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容许值,确保滑坡不会发生越顶破坏。通过一个滑坡算例,对抗滑桩支护抗震设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强度折减分析法进行抗滑桩抗震设计,能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并得到实际桩前推力分布形式,为抗滑桩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基于表面位移的公路滑坡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慧  李红旭  盛谦  邬凯  李志勇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71-3677
公路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但对运营期公路边坡进行长期监测并成功预警的实例却很少。主要原因是公路边坡点多、线长、规模小、缺乏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监测费用高、预警难度大。利用拉索触发式位移计对滑坡表面位移进行监测,精度可达1 mm,通过电信的GPRS公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全程自动化,且费用低。同时,利用有限元商用软件 PLAXIS的强度折减模块和塑性分析模块对不同参数组合进行计算,在缺乏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等资料的情况下,建立滑坡安全系数与表面监测位移的关系, 从而通过表面位移量的变化进行阶段式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的方法已在湘西某高速公路滑坡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东山岭滑坡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空间分布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探讨了东山岭滑坡的形成原因,并采用滑坡剩余推力传递法对东山岭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山岭一带高陡的山体斜坡地形和结构松散的厚层风化残坡积土是形成滑坡的内因,人工切坡和强降雨作用是东山岭滑坡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依据东山岭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削坡卸荷和筑坝填土"的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治理东山岭滑坡。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正交设计下SVM滑坡变形时序回归预测的超参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智  董辉  刘宝琛 《岩土力学》2010,31(2):503-508
超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支持向量机(SVM)的泛化性能和回归效验,是确保SVM优秀性能的关键。针对超参数穷举搜索方法的难点,从试验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正交设计超参选择方法,并分析了基于混合核函数(比单一核函数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模型适应性)SVM各个超参数的取值范围,选定了每个参数的试验水平。通过考虑参数间的正交性和交互性,选取最优超参数组合下的SVM模型。应用该方法,对两种典型滑坡位移时序的SVM建模进行了超参数组合正交优化设计,获得了精度高且泛化性能良好的滑坡预测模型,其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正交设计超参选择方法较之其他超参选择法简单实用,其高时效的特点更有助于SVM在实践工程中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汶川地震对望月寨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地震诱发大面积的山体滑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也为研究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以四川省理县望月寨滑坡为例,在对地震前后滑坡基本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差分法对地震前后该滑坡的稳定性和应力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模拟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与地震前后滑坡的宏观地质现象均具有较高地吻合度。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地震对滑坡影响及防灾减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