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662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计算地层的剥蚀厚度、断层断距,分析了古近纪以后两个最主要时期的构造运动特征,将构造演化与浅层油气藏地化指标、包裹体均一温度、同位素测年等结果相结合,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油气生成、运移路径、成藏期次及时间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新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东营组、明化镇组沉积末,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伴有弱的伸展断裂;两次构造运动控制了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浅层油藏的二次充注;深部生成的油气运移至浅层依次经过了NE向基底断裂、东营组砂体、新近系EW向断层,新近系油气分布主要受EW向断层控制。  相似文献   
152.
根据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白云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及孔隙连通性差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和砂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大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白云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小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和孔隙连通性差异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连通性较好方向,热导率也较高;孔隙连通性较差的的方向,热导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3.
济阳坳陷中生界分布广泛,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发现,但其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包括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控藏因素等。特别是地层时代、分层与分界等基本的地质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区内14口井的10个火山岩全岩样品和79个小于2μm的泥岩自生伊利石样品,开展K-Ar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测定,分别确定了中生界的坊子组、蒙阴组、三台组和西洼组的绝对年龄值,将坊子组划归下侏罗统,蒙阴组为中侏罗统,缺失上侏罗统,并明确了各组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54.
刘勇  李培英  丰爱平  黄海军 《地球科学》2014,39(11):1555-1565
为了分析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动态及其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利用多年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数据, 发现黄河三角洲广饶县和东营区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剧烈且地面沉降严重, 含水层多处于超采状态, 浅、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先后出现.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度达2~3m/a.近年来, 东营和广饶地面沉降漏斗中心沉降量和速率分别为155.1mm、28.2mm/a和356.0mm、64.7mm/a.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法, 发现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与沉降漏斗空间耦合良好, 深层地下水位与地面高程呈线性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92, 深层地下水过度开采已成为影响沉降的最根本因素.井灌区第三粘性压缩层成为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 且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的地下水位已低于第三承压含水层临界水位, 沉降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55.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156.
对云南个旧矿田的典型控矿地带——老卡岩体凹陷带内的矿化特征、岩相学及矿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机理。研究认为变玄武岩中普遍发育的金云母化是导致变玄武岩型矿床中锡矿化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的原因之一,凹陷带内带所见的金云母化和绢云母化都与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作用经历了花岗岩侵位、花岗岩叠加改造玄武岩内的"矿胚"、花岗岩蚀变、矿化沉淀这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7.
为评价泰莱凹陷姚庄地区油页岩资源潜力,开展了6口地质井的钻探、二维地震勘探和多项油页岩的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油页岩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录井、测井、地震、沉积等研究成果,总结了油页岩主要特征,对该区油页岩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泰莱凹陷姚庄地区油页岩主要发育在大汶口组中段沉积时期的湖相沉积中,大汶口组中段油页岩矿层与地层产状一致,走向277°,倾向7°,倾角4°~5°,矿层顶板埋深108.40m,矿层底板埋深272.06m,厚度0.80~2.29m,平均岩石密度为1.90t/m^3,含油率3.12%~4.07%,平均含油率3.48%。  相似文献   
158.
传统的渗流模型研究中,忽略了渗流场中水压力传递的时效性。本文针对潜水含水层井流问题,分析了井流场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详尽地推导了上部入渗补给为常量情况下的降落漏斗半径和水压力传递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对某电厂水源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9.
黄骅坳陷属新生代张性盆地。在第三纪的NW—SE向区域拉张作用下,本区形成大量走向NE—SW的正断层。通过对该区正断层位移分布的研究,划分出C、E、D、M和Z型五种断层位移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诸如断裂生长机制、岩石力学性质、相邻断层的相互作用、次级断裂的相互衔接这样几种控制因素对断层位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王丹丹 《地质与勘探》2023,59(2):328-336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