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8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测绘学   1878篇
大气科学   503篇
地球物理   1846篇
地质学   3618篇
海洋学   621篇
天文学   239篇
综合类   411篇
自然地理   54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3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1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941.
砒砂岩区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特征量化及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才  秦奋  王海鹰  李宁  李阳 《地理科学》2016,36(1):142-148
针对现有地貌形态三维分形模型结构存在的不足,构建一个新的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维数测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砒砂岩区274个小流域的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其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① 基于该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地貌形态复杂度信息;② 砒砂岩区小流域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维数介于1.683 6~1.948 6之间;③ 地貌形态三维分形维数整体上覆土砒砂岩区(均值为1.765 9)<裸露砒砂岩强度侵蚀区(均值为1.785 4)和剧烈侵蚀区(均值为1.774 8)<覆沙砒砂岩区(均值为1.796 6)。由于地表覆盖物、砒砂岩裸露程度和土壤侵蚀机理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地貌特征是该区地貌形态分形特征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2.
随着地球观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全球为背景的科学探索不断增多,不仅是地球表面信息,地下、水下、空中等地球上各个层次的空间信息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地球球体剖分网格可以构建真三维的数据模型,进而实现空天地、地下水下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表达与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GeoSOT-3D椭球体剖分网格的剖分空间框架、剖分编码与剖分尺度特性等理论体系。建立基于GeoSOT-3D的空间对象的真三维表达模型。利用该真三维模型实现了地球椭球体的地上地下可视化,点线面体等空间实体的可视化。研究表明,GeoSOT-3D椭球体剖分具有椭球剖分框架简单、体系完整、二三维一致等特点,因而在该框架下的真三维数据模型可用于下一代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大数据的组织管理与表达。  相似文献   
943.
磁电传感器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细检 《测绘科学》2007,32(2):147-148
目前国内各大测绘单位的航测内业成图软件大多数选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磁电传感器应用于该工作站的脚踏开关系统,与以往的机械式脚踏开关系统相比,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响应频率,成功地解决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重复采集,连点采集,漏采数据的问题。直接减轻了作业员,检验员,硬件维修人员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磁电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它具有无触点、无开关瞬态抖动、响应频率高、低功耗、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霍尔传感器件的原理,结合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硬件设备的相关电路,给出了把霍尔传感器应用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脚踏开关系统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44.
3D Zernike矩在三维地形匹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修林  车龙  叶斌 《测绘科学》2007,32(1):107-108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形匹配工作原理,提出3DZernike矩在三维地形匹配中应用算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地形曲面与其3DZernike矩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计算实时恢复得到的三维地形与基准图中参考三维地形的3DZernike矩,比较这两个3DZernike矩之间欧式距离,并以欧式距离最小为最佳匹配原则实现三维地形的精确匹配。该方法充分利用3DZernike矩的性质,将三维地形匹配转换成3DZernike矩匹配。该算法对匹配地形无特殊要求,抗噪声能力强,能实现三维地形的精确匹配。  相似文献   
945.
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籍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黄铎 《测绘科学》2007,32(5):154-155,102
随着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开发,传统的二维地籍已难以满足地籍管理在三维方向上的扩展,迫切需要利用三维地籍对地下空间进行数据管理和空间确权。本文基于地下空间开发中各类地物的空间特征,首先从三维自然特性与法律特性两个方面建立了三维地籍的概念,并进而阐述了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以及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一体化数据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6.
During the late Maastrichtian to early Danian the Neuquén Basin of Argentina was adjacent to an active volcanic arc to the west and an extensive land area to the northeast.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Bajada del Jagüel in the Neuquén Basin indicate a generally warm climate with seasonal changes in humidity and an open seaway to the South Atlantic that maintained marine conditions. Biostratigraphic and quantitative foraminiferal and nannofossi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ediment deposition during the late Maastrichtian (zones CF4-CF2, N. frequens) occurred in relatively shallow middle neritic (100 m) depths with largely dysaerobic bottom waters (abundant low O2 tolerant benthics) and fluctuating sea level.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indicate a high stress marine environment dominated by Micula decussata. Planktic foraminifera mimic the post-K/T high stress environment with alternating blooms of the disaster opportunists Guembelitria and low oxygen tolerant Heterohelix groups, indicating nutrient-rich surface waters and an oxygen depleted water column. The high stress conditions were probably driven by high nutrient influx due to upwelling and terrestrial and volcanic influx. The K/T boundary is marked by an erosional surface that marks a hiatus at the base of a 15-25 cm thick volcaniclastic sandstone, which contains diverse planktic foraminiferal zone P1c assemblages and nannofossils of zone NP1b immediately above it. This indicates deposition of the sandstone occurred 500 ky after the K/T hiatus. No evidence of the Chicxulub impact or related tsunami deposition was detected.  相似文献   
947.
夏甸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化主要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本文对夏甸金矿床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三维地质建模和构造空间分析,以期从三维空间和勘查数据中厘清矿化分布规律、探明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夏甸金矿床矿化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硫化物脉型,主要受招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在空间中呈现出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夏甸金矿床的矿化侧伏规律,在空间中存在差异性,其中南部为NE侧伏,中段侧伏规律不明显但分支复合特征明显,而北段呈SE侧伏。这种侧伏规律与招平断裂带主裂面在走向方向的转折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空间分析显示,夏甸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体是不同空间范围内构造变形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8.
青土湖近6000年来沉积气候记录研究--兼论四五世纪气候回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青土湖志云村剖面沉积气候记录和湖泊进退进行了研究,证实季风边缘区河西走廓东段存在暖湿,冷干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湖相沉积的颜色,粒度,化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提出公元四五世纪存在一次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回暖,这一气候回暖事件的发现,可得到历史文献记录和青海湖自然记录的佐证。  相似文献   
949.
950.
The Leonid meteor storms of 1833 and 196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reatest Leonid meteor storms since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being those of 1833 and 1966. They were evidently due to dense meteoroid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Leonid stream. At those times, the orbit of Comet 55P/Tempel–Tuttle was significantly nearer that of the Earth than at most perihelion returns, but still some tens of Earth radii awa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is miss distance can be critical for producing a storm. Evaluation of differential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s, comparing meteoroids with the comet, shows that, in 1833 and 1966 respectively, the Earth passed through meteoroid trails generated at the 1800 and 1899 re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