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910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Different phenomena such as soil consolidation, erosion, and scour beneath an embedded footing supported on piles may lead to loss of contact between soil and the pile cap undersid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eparation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 and damping of the foundation is assessed in this work. To this end, a numerical parametric analysi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performed using a rigorous three‐dimensional elastodynamic boundary element–finite element coupling scheme. Dimensionless plots relating dynamic stiffness functions computed with and without separation effects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pile–soil configurations.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rocking modes of oscillation are analyzed for a wide range of dimensionless frequencies.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ortance of separation is negligible for frequencies below those for which dynamic pile group effects start to become apparent. Redistribution of stiffness contributions between piles and footing is also address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2.
Equations of motion, referred to as full body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rigid bodies acting under their mutual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Continuous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discret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rived using Hamilton’s principle. These equations are expressed in an inertial frame and in relative coordinates. The discrete equations of motion, referred to as a Lie group variational integrator, provide a geometrically exact and numerically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full body dynamics in orbital mechanics; they are symplectic and momentum preserving, and they exhibit good energy behavior for exponentially long time periods. They are also efficient in only requiring a single evaluation of the gravity forces and moments per time step. The Lie group variational integrator also preserves the group structure without the use of local charts, reprojection, or constraints. Computational results are given for the dynamics of two rigid dumbbell bodies acting under their mutual gravity; these computation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Lie group variational integrator compared with integrators that are not symplectic or do not preserve the Lie grou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3.
根据变质矿物组合和变质带的特征,结合变形构造研究,认为丹凤地区的刘岭群曾遭受过中压相系的变质作用,随后又被褶皱及剪切推覆作用改造,使变质带倒转、变薄。文章认为,本区刘岭群在时代上不能与西部邻区的中泥盆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54.
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是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近年发现并正在进行工作的矿产地,已基本查明为大型钼矿床,初步认为是受隐爆角砾岩体控制的热夜型钼矿床。钼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体内,矿体形态为大脉状、规模大。文章在系统阐述该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5.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6.
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76个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1—12月三分量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1 000多条台站对5~50 s的三分量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0.2°×0.2°的网格,利用O ccam方法反演了瑞利波(R-R)和勒夫波(T-T)的群速度分布。反演得到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清晰地揭示了地壳内部的横向速度变化。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在短周期(8~20 s)内,拥有较厚的沉积层的四川盆地表现为明显的低速特征,而青藏高原东部则表现为较高的群速度分布特征;随着周期的增加(>20 s),群速度的分布特征呈现出与短周期相反的特性,青藏高原东部下方的速度远远低于四川盆地,这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层相关联,同时也意味着研究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群速度分布图上,龙门山不仅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构造分界带,同时也对应着高群速度与低群速度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57.
在详细研究济宁市颜店铁矿区报告和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济宁颜店铁矿部分钻孔济宁岩群的岩矿心进行了编录和系统取样工作,发现济宁岩群存在大量变碎屑岩和首次在钻孔中辨别出碳质岩,这对济宁岩群地层的研究和铁矿成矿作用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最新资料。对于铁矿的成因研究和原岩及沉积环境的恢复都有重大的意义。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和含矿性,济宁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翟村组、颜店组和洪福寺组。  相似文献   
158.
华南地区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构造角度上,现今的华南地区可以分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从成冰纪(南华纪)开始,由于受基底性质和构造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华南地区的沉积演化出现了分异,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充填序列。总体上讲,扬子地块主体属于克拉通盆地,其多数时期为陆表海和局限浅海环境,构建了稳定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和广泛分布的黑页岩沉积;而华夏地块处于构造活动环境,早期火山活动强烈,属于裂陷盆地,未形成统一的碳酸盐台地沉积,以陆源碎屑沉积充填为主体。两者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决定了两个地区油气基本地质条件的差异:扬子地块具有丰富的烃源岩、良好的储集层以及封盖层的先天条件,而华夏地块没有较好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因此,在针对以早古生代地层为目的层的油气勘探工作部署时,应优先集中在扬子地块区。  相似文献   
159.
新驿煤矿下组煤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开采16煤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八采区16煤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突水系数分区图。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测结果:即开采16煤正常涌水量为482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奥灰突水量初期为1 083~10 640m3/h,一般为660~4470m3/h;如对奥灰采取疏排降压方案,疏降排水量预计为770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回采阶段防治水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0.
摘要: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采集了7份代表性沉积物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细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可培养鉴定方法,对样品的分离菌株产酶状况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所有样品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在45门、104纲、442属当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碧玉滩和生物湾潮间带沉积物物中,优势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企鹅岛两侧和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长城站潮间带沉积物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相似生态微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物具有不同的优势菌门和纲;而不同生态微环境潮间带沉积物却具相同的优势菌门和纲。有机氮(TON)、NH4+-N、NO3--N、PO43--P、NO2--N含量与企鹅岛两侧、生物湾、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其中TON对生物湾样品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TOC)对所有样品的影响较小。分离菌株的产酶实验表明:在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等动物频繁出没的潮间带样品中,蕴藏着一批产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七叶苷酶、过氧化氢酶能力较强菌株,这为今后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低温产酶菌株来源。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类群多样性; 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