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3128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is paper examines those aspects of reflection seismology which require special consideration when imaging deepe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cluding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vertical resolution, lateral resolution, and velocity analysis. We derive 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relat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stacking velocities and in interval velocities derived from stacking velocities to acquisition parameters, as well as expressions for the lateral resolution which can theoretically be achieved for migrated seismic images.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of seismic imaging at depth involve the finite lateral resolution of the seismic method, and the proper lateral positioning of seismic images. These difficulties are overcome in large measure through the proper migration of a seismic dataset, which becomes more critical as deeper horizons are imaged. If these horizons are suspected of having significant 3-D structure, a strong argument may be made for acquiring a 3-D seismic survey over the prospect. Migration of this dataset will then generate an image of the subsurface with good lateral resolution in both the X and Y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92.
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白云岩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雷卞军  强子同 《地质论评》1994,40(6):534-543
白云岩化是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礁体的重要成岩事件。根据矿物岩石学、X光衍射、流体包裹体、碳氧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及阴极发光等项目的研究,笔者认为,礁体白云岩主要是埋藏交代成因,礁顶有少量微-粉晶白云岩为潮坪成因。本文着重讨论礁体围岩为生屑灰岩的埋藏压实流体白云岩化模式,简述礁控白云岩储集特征及其成因。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白云石结构成因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93.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4,(1):11-26,101,104
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发育,化石丰富,是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重要研究地区。首次系统的孢粉地层学研究,共发现60余属、18O余种孢子和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规律,可划分出10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石炭系8个带,下二叠统2个带。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组合带可与甘肃靖远和华北地区同时代孢子带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前苏联有关孢子带对比。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孢粉带的研究不仅有重要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意义,而且对该地区石炭系和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华北地台和祁连褶皱带之间关系以及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4.
西秦岭岷县地区二叠纪裂陷带斜坡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平  陈素华 《现代地质》1995,9(3):300-310
秦岭造山带西段,二叠纪裂陷作用非常活跃。位于西秦岭中部的岷县红崖、梅州一带,二叠系以粉碎屑沉积为主,泥质较少。根据对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生物特征的分析,认为这套地层主要形成于海底扇体系的内扇和中扇环境,外扇不发育,系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包括内扇的水道和水下天然堤沉积及中扇的网状水道和朵叶体沉积。这套地层沿中秦岭南缘呈NWW-SEE方向延伸,代表了二叠纪西秦岭裂谷的存在及其继续裂陷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5.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196.
197.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本文描述的化石采自上下两个层位,下部化石少,以石燕贝类为主, 其组合特征反映了石炭纪腕足类的特点与改则县玛米雪山地区上石炭统所产相似;上部化石丰富,以石燕贝类的Spiriferella和Syrin-gothyris的出现为特征,共生还有长身贝类的Chonetinella,Echinauris,Tylo-pecta等。这个化石组合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同时代的化石组合不同。特别是Syringothy-ris在下二叠统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8.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胶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好的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组合的胶结作用,识别出七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礁组合的胶结作用史。  相似文献   
199.
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田景春  曾允孚 《沉积学报》1995,13(4):125-130
本文以贵州罗甸沫阳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组成特点、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0.
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青田芝溪头的鹤溪群大理岩中,首次发现化石(介形类、鱼骨等),同时根据同位素年龄值,确认原来认为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鹤溪群为二叠纪沉积,其中的石墨为煤层的变质产物,并可大致与福建童子岩组对比,为浙江煤田的预测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