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3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61.
邱林飞  丁波  刘红旭  胡宝群  王战永  肖柯相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0-6712001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广元市青川县田坝子剖面发现了多处具铀异常(≈70×10-6)的含铀沥青脉。对含铀沥青脉开展了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光谱学研究,并与研究区典型砂岩型铀矿床(303矿床)中的“有机质”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含铀沥青脉中含有大量的微粒状矿物,包括微米级的石英、重晶石、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及呈微—纳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沥青脉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十分富集,主要富集Mo、Re、Cd、U、Ba元素,次要富集Sc、V、Ni、Cu、Zn、Rb、Tl等。川北303砂岩型铀矿床的矿石中也发现了铀矿物与沥青脉共生的现象,同时也具有重晶石—黄铁矿—闪锌矿等的矿物组合,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与田坝子剖面沥青脉具有相似性,表明川北地区的铀矿化可能与古油气藏的裂解破坏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四川盆地的构造活动区,或许具有寻找与构造油气作用相关的铀矿床的潜力。川西北沥青脉在灰化之后,其中的铀、钼、铼元素都富集到了可综合利用的程度,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适当关注川西北沥青脉的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62.
断裂带中的方解石脉作为流体的直接记录,保存了丰富的断层活动信息。亚东裂谷是藏南地区南北向裂谷系中一条具有区域规模的大型裂谷,自北向南分别为热隆、涅如堆以及帕里次级裂谷。本文在涅如堆地堑南、北部和帕里地堑北部裂谷断层选取三个采样点,对沿断层发育的方解石脉进行研究,揭示了脉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流体来源以及古地震发生时间。显微结构观察显示,方解石脉主要具有块状和拉长块状结构,分别代表了同震快速沉淀以及震后的同构造期沉淀。涅如堆地堑北部方解石脉具有Eu元素正异常以及高87Sr/86Sr比值的热液特征,异常轻的碳氧同位素值显示出地幔流体和大气水贡献。涅如堆地堑南部和帕里地堑北部方解石脉具有Ce和Eu负异常以及Y正异常的低温特征,与区域内灰岩相近的δ13C和87Sr/86Sr值反映了围岩来源,偏负的δ18O表明同样存在大气水贡献。方解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裂谷断层切割深度大,在断层活动期间能够沟通不同深度域的流体。断层亚东裂谷涅如堆段方解石脉铀系测年结果为距今679±129ka,帕里段北部结果为距今544±26ka、444±15ka和408±13ka,由于以上样品均具有同震或同构造期的内部结构特征,因此测年结果代表了地震活动时间。结合涅如堆段发育的断层三角面高差,计算出裂谷断层中更新世以来的E-W向伸展速率为0.17~0.24mm/yr,小于晚更新世以来0.8±0.3mm/yr的伸展速率,以及GPS观测的伸展速率6mm/yr。即中更新世以来,亚东裂谷涅如堆段断层活动速率逐渐增大。该地区断裂带中广泛发育的方解石脉能够为基岩区的断层活动和古地震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63.
藏南松多地区板多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产于松多岩组、花岗闪长岩与隐伏似斑状花岗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迄今共圈定3个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与黄铜矿,其次为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白云母与方解石。矿床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特征,选取主要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并含有少量纯液相与纯气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 Cl-H2O体系;成矿早期存在沸腾现象,之后,流体的减压降温应是铅锌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综合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初步认为,板多铅锌矿属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64.
苏旭亮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2):20-23,28
文登市侯家地区处于牟乳成矿带东南侧,区内分布有数个小型"金牛山"式金矿床,矿体多受近EW向构造蚀变带控制,为充填在蚀变带中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属深熔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总结金矿地质特征,依据成矿条件分析了找矿前景,指出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865.
黑龙江金厂铜金矿床闪长玢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东宁金厂铜金矿床为最新勘查突破的特大型矿床,矿床矿体类型以角砾岩型为主,且角砾岩型矿体与闪长玢岩岩体空间关系密切。岩相特征显示闪长玢岩为多斑-基质隐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并见少量辉石。闪长玢岩SiO2含量为54.62%~67.82%,平均60.33%;Al2O3含量为14.52%~18.25%,平均16.62%,且K2O/Na2O为0.06~0.31,均小于0.5,属于亚碱性岩系并具钙碱性演化趋势,但钾含量较低。稀土元素的LREE/HREE值较高,介于5.06~14.24之间,平均9.16;δEu为0.85~1.46,平均1.21,表现为正Eu异常。微量元素以低Y和Yb,高Sr为特征,其Sr/Y值为35.87~111.4,平均57.57(>40);此外,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SFE),尤以Nb、Ta和Ti亏损最为显著,且见Pb富集明显。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表明闪长玢岩不仅为重要的含矿母岩,而且指示金厂金矿具备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同时,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岩浆演化以结晶分异为主,而岩浆则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上涌时受地壳混染。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介于118.1±1.6Ma~115.7±2.0Ma之间,结果表明118.1±1.6Ma可以代表金厂斑岩型铜金矿床尤其是角砾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与区域120~110Ma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时间一致,说明金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可能与早白垩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区域上寻找同时期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66.
秦岭造山带柞山盆地多处发育与晚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铜钼矿床(点),最近在池沟深部发现了厚大的斑岩型铜矿体,但对这些小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池沟地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开展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测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岩体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斑状花岗岩,它们为钾质钙碱性Ⅰ型花岗质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均暗示它们是上地幔和下地壳同熔的深熔岩浆产物。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含矿岩体LA-MC-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45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池沟含矿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柞水盆地存在一期重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和相应的斑岩-矽卡岩铜钼金矿化,与华北地块南缘晚中生代岩体和相关的钼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867.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是国内重要的钼成矿带之一,但有关该区的钼矿床尚缺乏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选取了霍吉河、鹿鸣及翠岭钼矿床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岩体及围岩为偏铝质-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相似的特征。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与霍吉河钼矿床成矿有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6±1.7Ma),与鹿鸣钼矿床成矿有关的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6±2.2Ma);与翠岭钼矿床有关的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8±0.7Ma)。因此,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斑岩型钼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综合研究认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佳木斯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8.
赣南木梓园钨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梓园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中型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利用地表云母线、石英线等矿化标志带寻找隐伏石英脉型矿床的典范。本文对木梓园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并运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至少记录了两期流体活动。这两类流体分属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和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在木梓园钨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了小规模的沸腾作用,并由此导致成矿流体中部分金属络合物分解进而沉淀成矿;低温阶段则主要经历了自然冷却过程,流体中矿质的沉淀则主要由温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869.
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ν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  相似文献   
870.
The Wulasigou Cu-Pb-Zn deposit,located 15 km northwest of Altay city in Xinjiang,is one of many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Devonian Kelan volcanic-sedimentary basin in southern Altaids.Two mineralizing periods can be distinguished:the marine volcanic sedimentary PbZn mineralization period,and th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Cu mineralization period,which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an early bedded foliated quartz vein stage(Q1) and a late sulfide-quartz vein stage(Q2) crosscutting the foliation.Four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Q1 and Q2 quartz from the east orebodies of the Wulasigou deposit:H_2O-CO_2 inclusions,carbonic fluid inclusions,aqueous fluid inclusions,and daughter mineral-bearing fluid inclusions.Microthermometric studies show that solid CO_2 melting temperatures(T_(m,CO2)) of H_2O-CO_2 inclusions in Ql are from-62.3℃ to-58.5C,clathrate melting temperatures(T_(m,clath)l) are from 0.5 C to 7.5 C,partial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T_(h,CO2)) vary from 3.3℃ to 25.9℃(to liquid),and the total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T_(h,tot)) vary from 285℃ to 378℃,with the salinities being 4.9%-15.1%NaCl eqv.and the CO_2-phase densities being 0.50-0.86 g/cm~3.H_2O-CO_2 inclusions in Q2 have T_(m,CO_2) from-61.9℃ to-56.9℃,T_(m,clath)from 1.3℃ to 9.5℃,T_(h,CO2) from 3.4℃ to 28.7℃(to liquid),and T_(h,tot) from 242℃ to 388℃,with the salinities being 1.0%-15.5%NaCl eqv.and the CO_2-phase densities being 0.48-0.89 g/cm~3.The minimum trapping press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Q1 and Q2 are estimated to be 260-360 MPa and180-370 MPa,respectively.The δ~(34)S values of pyrite from the volcanic sedimentary period vary from2.3‰ to 2.8‰(CDT),and those from the sulfide-quartz veins fall in a narrow range of-1.9‰ to 2.6‰(CDT).The δD valu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Q2 range from-121.0‰ to-100.8‰(SMOW),and theδ~(18)O_(H2O) values calculated from δ~(18)O of quartz range from-0.2‰ to 8.3‰(SMOW).The δD-δ~(18)O_(H2O)data are close to the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fields.The fluid inclusion and stable isotope data document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vein-type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Wulasigou Pb-Zn-Cu deposit took place in an orogenic-metamorphic enviro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