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61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水文水井抽水试验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抽水试验参数自动监测系统,能自动完成水位、出水量、地下水温和承压水水头高度等主要参数的自动监测,并现场打印数据;能和PC机进行数据通讯,转储数据,通过PC机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输出打印S=f(t)和Q=f(t)曲线,建立数据库。  相似文献   
82.
王瑞田  赵宪超 《内陆地震》1992,6(4):383-387
利用深层承压水头观测结果,对东明——菏泽长水准测线8——9号测段的高差变化进行了回归计算和相关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9号测点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受深层承压水头变化的影响。排除地下水影响因素后证实,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仅3mm左右的升降变化,表明9号测点对这次中强地震仅能反映微弱的形变信息量。  相似文献   
83.
为了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上地幔电性结构,本文利用Kawai-1000t压机和Solartron IS-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4.0~14.0 GPa、873~1673 K的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频率范围10-1~106Hz)测量了不含水的地幔岩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岩石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的增大;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岩石的导电机制发生了变化,中低温时为小极化子导电,此时激活焓为0.94 eV (±0.13) eV,激活体积为0.11(±0.92) cm3·mol-1,高温时为和镁空穴相关的离子导电,此时激活焓为1.6~3.17 eV,激活体积为6.75(±7.43) cm3·mol-1;本次测量的电导率比低压下岩石的电导率要高,比矿物的电导率也要高.用本次的实验结果回归计算得到Fennoscandian地区的上地幔的一维电导率剖面,发现200 km以上本次实验计算的结果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电导率剖面吻合的比较好,在200 km以下本次实验得到的要比野外测量的电导率稍稍高一点,可能是因为实验过程中没有完全避免水的影响.本次的实验结果比用有效均匀介质方法计算得到的pyrolite矿物模型的电导率要高出两个数量级,这样的结果显示只用一种矿物的电导率或是几种矿物理论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4.
In order to decide whether the seeing conditions at SAAO/Sutherland justify the erection of a 3.5 m telescope and also to compare Sutherland with the Gamsberg/Namibia site, a seeing campaign covering 15 month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direct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eeing campaign at Gamsberg twenty years before the same QUESTAR telescope was employed. The see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scattering of the star-trail exposed on a film in the focal plane of the telescope. The campaign commenced in February 1992. Up to May 1993, data for 204 nights, that is 47.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ights, were collected. Due to wind speeds above 30 km h-1, 25 out of the 204 nights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final reduction. The useful 179 night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ver the campaign period. The median seeing value for the whole period is = 0.52. There are differences during the year: the best season gives = 0.42, the worst = 0.67. Each nigh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intervals, although data for each of the three intervals were not always available. Generally,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in the see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a nigh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seeing values of Gamsberg/Namibia and ESO/La Silla.  相似文献   
85.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短临多气象要素预报系统(Weather Elements Nowcasting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简称WEN)具有高发布频次、高时间分辨率、基于候和时辰的复杂预报模型等特点。应用多维标签数组、机器学习工具、并行计算框架等Python库,以快速计算为目标,建立以预报模型覆盖时间范围为统计检验时间边界的检验子系统,客观给出预报性能,为模型调优效果评估、产品业务化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产品许多都采用了焊接结构。为了保证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焊缝进行l00%的无损检测。然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精密电子束焊件,由于产品尺寸小,加之焊缝周围结构的遮挡,使常规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工业CT技术具有不受试件材料种类、形状结构及表面状况限制的特点,能给出与试件材料密度及尺寸特性相对应的断层扫描图象,分辨率高,在检测复杂构件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本文介绍了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焊接件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要求,研究了卫星产品电子束焊缝的工业CT检测方法,包括设备、对比试样、检测工艺、评定方法等,并通过电磁阀、喷注器、自锁阀、减压器、加注/排放阀、单向阀、气滤、过滤器等具体产品检测实例,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工业CT是检测航天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结构件焊缝缺陷的理想手段,其成象直观,缺陷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果可靠,完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累计用工业CT检测卫星产品数批若干件,检测焊缝上千条。剔出有超标缺陷的产品40件,避免了隐患。经过工业CT检测的产品,己在"返回式卫星"、"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资源一号"、"中星-22号"等型号卫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7.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effects becomes very clear when investigating seismic normal-mode spectra below 1.5 mHz. The usual simple correction method consists in subtracting a term converted from loc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ressure multiplied by a frequency-independent admittance) from the gravity record in time domain. Thus, estimating an efficient admittance is the key for an improved correction. Band-pass filters derived from dyadic orthogonal wavelet transform, having narrow pass-bands with good frequency response but without Gibbs phenomenon and causing no phase lag, are very helpful to estimate an efficient admittance, which is both time and frequency-dependent. Processing of high quality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 (SG) records for the great Sumatra earthquake (Mw = 9.3, Dec 26, 2004) with wavelet filters reveal the three very well resolved splitting singlets of overtone 2S1 with a single gravity record after correction with time-dependent and frequency-dependent admittances. We also observe all coupled toroidal modes below 1.5 mHz, except 0T5, 0T7 and 1T1, with goo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moreover, toroidal modes 1T2 and 1T3 are for the first time unambiguously revealed in vertical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88.
重庆市矸石山环境地质灾害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我国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累计存量约34亿t。矸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论文分析了矸石山的污染效应、自燃效应、占地效应、爆炸效应、结构侵蚀效应、失稳效应及景观破坏效应系列环境地质灾害效应。为避免矸石山失稳所造成的危害,对重庆地区的矿区进行现场调研踏勘。根据其结果对影响矸石山稳定的因素及几种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塑性极限分析原理,针对矸石山边坡失稳主要形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出了矸石山边坡稳定堆积高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在重庆地区矿区调研踏勘及现场直剪试验所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做出对应表格及曲线。其结果可作为确定矸石山实际堆放高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朱宝宏 《云南地质》2006,25(1):76-79
地下水的浮力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结构抗浮验算与地下水的性状、水压力和浮力、地下水位变化及意外补水有关。提出设计水位计算浮力的概念,以及抗浮设计的方案及措施。  相似文献   
90.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