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955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对扬子块体南缘构造侵位于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皖南和赣东北晚元古代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蛇绿岩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二者的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类似于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但是,两套蛇绿岩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赣东北蛇绿岩具有相当均一的高εNd(T)值(+5.5±1.2),表明来源于一较亏损的上地幔源区,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较成熟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反,皖南蛇绿岩的εNd(T)值低,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5──1.0),并和Sm/Nd、Nd、MgO、SiO2呈明显的二元混合相关关系,表明蛇绿岩是由亏损幔源岩浆(初始εNd(T)≈+5.5)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与地壳组分(初始εNd(T)≈-1)混合形成的。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的Nd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同时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用华南和扬子元古宙陆-弧-陆碰撞模式来解释。大约在1.0Ga前,扬子和华南块体之间存在一多岛弧洋盆。大陆边缘岛弧和大洋岛弧在扬子块体南缘发育演化。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就是在大陆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洋壳构造侵位的碎片。该地区I型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论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逊克县东安岩金矿床勘探中的应用效果;阐明了该方法在地质勘查中解决高阻脉状金矿体产状及埋深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3.
Expounded in this work are the results of critical consideration of published and original data on biologic nature and appearance chronology of different groups of Archean and Lower Proterozoic (3.5–1.65 Ga) paleontological remains known from geological record. Conclusions are substantiated b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structurally preserved microfossils, their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by inferable genesis and principal evolutionary trends of Archean stromatolites. A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variations of organic and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in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with paleontological remains and to recent information about discovered, most ancient biomarkers of large groups of organic world. As a result of this approach, a detailed model of Precambrian organic world evolution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74.
To tackle the difficulties of a 3-D full volume prestack migr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DSR) one-way wave equ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 is first discussed using dual-domain wave propagators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rossline common-offset migration. Through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 common-azimuth prestack tau migration technology that recursively continues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nd picks up the migrated results in the two-way vertical traveltime (tau) direction is developed. The migrations of synthetic data sets of SEG/EAGE salt model prove that our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es are effective in both depth and tau domains. Two real data examples show the advantages of wave-theory based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s in accuracy and imaging resolution over the conventional Kirchhoff integral methods. Translated from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06, 41(6): 629–634 [译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相似文献   
75.
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华  梁士楚  胡刚 《山地学报》2007,25(4):475-482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桂林喀斯特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χ2检验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1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3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4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灌木层χ2检验仅有1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8个种对为显著正相关,2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整体来看,种对间达到显著水平的种对数较少,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2)正关联的种对主要体现了它们间生物学特性相近,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性相似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而负关联的种对间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条件的适应性相异或存在相互竞争;(3)喀斯特石山生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为干扰的加剧等因素对阴香群落种间关系的波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6.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一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冬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4):406-410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和核心是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形式和回路形式的选择,地下换热器尺寸设计,水平间距及热短路,管材的选用和换热能力等。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下管,注浆、回填和换热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78.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79.
盆中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色岩为背景的盆中丘陵区 ,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地区。近 10多年来 ,以林木植被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平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2 2 %。但是 ,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其中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开始出现退化的趋势 ,纯柏林面积日趋扩大 ,病虫害逐年增多。为此需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 ,实施农村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途径 ,把该地区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0.
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地质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针对西北干旱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凝结水对沙生植物作用的分析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分析 ,探讨了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 ,认为地下水埋深及包气带水分运动状况 ,是主要生态环境指标 ,保持合理的生态地下水位是防治植物死亡和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维持适度的地下水位埋深 ,可以控制土壤水盐运移和均衡 ,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地质生态环境的目的。文中还探讨了塔里木河和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