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1篇
  免费   1106篇
  国内免费   206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546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回顾了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总结。认为在祁连造山带已初步建立起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划分了板块构造单元,祁连山自震理纪以来先后出现大陆裂谷和板块构造两种构造体制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而构造体制变更,盆地类型转换以及造山作用类型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地幔柱构造。提出了造山带研究现存在的关键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祁连山造山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2.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相似文献   
893.
北补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张旗  陈雨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4):366-393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生,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一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  相似文献   
894.
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炭系实测剖面岩石的岩性、岩相、结构构造、粒度、古生物组合和古生态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利用石油勘探成果,研究了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早石炭世早期,秦岭海域海水以天水—静宁古海峡为通道,向北侵入本区,形成由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陇西三大古陆围限的祁连海海湾沉积区,以咸化泻湖相、滨浅海相沉积为主,早石炭世晚期,海侵进一步扩大,以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石炭世海盆继续向东、向北扩展,海侵次数增多,形成了多个以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沉积的海侵海退旋回,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沉积时期,海水向东与华北海相连,成为广阔的陆表海沉积。中部地区存在近东西向分布的链岛状古隆起及水下隆起,古地形具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9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最为有利的沉积微相带。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及其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幅度、厚度、形状、接触关系、次级形态等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有效地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识别和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及夹层扣除标准,在该区长4+511特低渗透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它们不同程度勾画出河道主体带油藏与南西部华池油藏连片延伸趋势、形态和特征,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相似文献   
896.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  王随继 《地理学报》2018,73(7):1352-1364
黄河第一湾的网状河型因其砾石质的河床质而与砂床质网状河明显不同,但是其具体的冲淤特性、河道与河间地的稳定性等是否与砂质网状河具有相似之处,尚待揭示。以齐哈玛乡主河道长约为12 km的砾石质网状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1年、2013年和2016年共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2011年与2013年两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结合野外采样观测分析其1990-2016年间的平面形态变化与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砾石质网状河整体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众多分支河道与河间地无明显冲淤现象。网状带面积仅增加2.43%,陆地与水体面积比例接近1∶1;网状带部分小型河间湿地及河间岛屿呈现碎片化现象,导致河间湿地个数逐渐增加,最大增加率为62.16%。河道主流线长期左右迁移交替变化,且变化率相对稳定,受主流线迁移的影响,主河道内部河间岛屿形态变化较大,其河岸变化率为5 m/a。网状河众多支河道非常稳定,平均河宽变化率仅为1 m/a左右。河岸沉积物以细砂或粉砂为主,黏土含量较高,粒度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这与砂质网状河流河岸以泥质沉积物为主略有不同,但河岸及河间湿地茂密的植被保护了众多分支河道免受侵蚀、维持了河道的稳定性,这也是砾石质网状河流体系具有高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7.
“7·20” 华北和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思雄  孙建华  鲁蓉  傅慎明 《气象》2018,44(3):351-360
本文对2016年7月19—21日华北及北京的特大暴雨作了研究和讨论。研究表明,该次暴雨为诸多有利因素所致:前期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稳定维持,中旬末东退,后呈"东高西低"分布,华北处于槽前辐合上升区,有利对流发生。高空西来槽停滞加深(并切断)与低层江淮暖性倒槽叠加,快速发生发展成为一深厚的气旋,出现了高低空系统的耦合。有一支暖(湿)输送带自南向北推进至关重要,源地可追踪至南中国海等低纬度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先后经长江、黄淮至华北,有明显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2016年的"7·20"暴雨和2012年"7·21"暴雨均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但其具体特征有所不同。前者强烈对流活动稍弱于后者,降水趋势平稳,然而由于其大尺度强迫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仍然较大。本文主要集中于一些事实的分析,对于该次暴雨的机理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8.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相似文献   
899.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机电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电工业作为产业带建设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文章分析了知地区发展机条件和方向,论述了沿桥地区以大城市为依托的5个各有色特色的机电工业基地,并对沿桥机电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0.
本文通过对秦岭造山带核部,河南西峡寨根地区角闪岩中角闪石组构及其与韧性剪切带关系的研究,得出几点认识:(1)角闪石的优选方位受控于韧性剪切带,随着韧性剪切作用的加强,L构造岩愈趋典型;(2)分析角闪石中光率体轴Ng与结晶C轴的关系,Ng轴偏于一个方向,表明受剪应力所致;(3)通过角闪石C轴与剪切带边界关系的研究,确定剪切带为左旋剪切性质;(4)据角闪石组构及韧性剪切带与其它构造相互关系,恢复秦岭造山带的历史,至少经历了区域动热变质变形阶段、韧性再造阶段和脆性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