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青海索拉沟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拉沟地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部与西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较强烈,成矿背景条件良好,是青海省贵金属、铜多金属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特征、矿物组成、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温压测试及元素组合等特点分析,推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水沉积成矿和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索拉沟银多金属矿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192.
吉给申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柴北缘铅锌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受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3tn)地层控制,文章介绍了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其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铅锌型矿床,提出找矿标志,结合以往资料,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3.
震(前)兆远场异常与德令哈6.6级地震临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叙述了2003年4月17日发生在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及异常台站概况。采用甘肃省内11个地电台共61个测项(其中电阻率28个测项、自然电位28个测项、大地电场5个测项)及地震活动空间扫描图像(频度场、6值、GL值)进行筛选,从中检索到了15项异常指标。经对数据的处理与临震异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出现为6.6级地震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临震异常判据;这些异常判据也可为将来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4.
同位素段、亚段乃至次亚段的划分实质上是定义不同级别 (层次 )的气候事件 ,为全球不同级别气候事件的对比提供参照。但已有的研究可能受区域性因素及记录本身条件所限 ,对同位素亚段、次亚段划分的数目及对比不尽一致。基于太阳辐射曲线、柴达木盆地高分辨率自然伽玛 (GR)曲线及其他相关气候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 ,同位素亚段的划分与太阳辐射曲线岁差周期间存在着明确的对应关系 ,据此对 0 .9Ma以来同位素亚段划分进行补充和校正。基于气候层次的观点 ,建议以太阳辐射曲线为参照 ,对同位素亚段重新进行系统命名 ,在轨道尺度变化这一级取消次亚段 ,即完全按照太阳辐射曲线峰值进行亚段编号。  相似文献   
195.
在东昆仑西端布喀达坂峰地区二叠纪地层中首次发现陆相孢粉与海相疑源类化石一起保存的孢粉—疑源类化石组合。经对两个样品较为丰富的孢粉型化石研究后发现,上部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双囊无肋花粉最多,可与塔里木盆地的卡伦达尔组的孢粉组合做粗略的比较,但组合中出现了时代偏晚的Ephedripites及Taeniae-sporites,因此,研究区马尔争组中段复理石地层的时代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96.
基于WRF模式数据和CASA模型的青海湖流域草地NPP估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研究陆地碳循环过程的核心内容, 而高海拔区域由于气象观测数据的缺乏造成模型对其估算的不准确.在WRF模式气象数据和SPOT-VEGETATION遥感影像的基础上, 利用CASA模型对青海湖流域2000-2010年的草地NPP进行了估算, 经过实地样方数据和其他模型数据的验证后,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11 a来草地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在气象观测资料缺乏的青海湖流域, WRF模式的气象数据能较好地应用到模型中, CASA模型对该区域草地NPP的模拟精度较高; 2)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年均NPP为2.71×1012gC·a-1, 单位面积草地NPP为145.71 gC·m-2·a-1; 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格局, 在海拔3 200~3 500 m的区域草地单位面积的NPP达到最大; 3)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NPP年际变化明显, 近11 a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湖地区; 年内季节变化显著, 夏季NPP占到全年的57.36%; 4)对NPP和气象站点太阳辐射、 气温、 降水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影响青海湖流域草地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气温.  相似文献   
197.
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的油气显示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孔DK-2孔为例,对含油气显示岩心样品进行了储集岩热解分析,结合野外观察到的含油气显示现象,讨论了油气显示性质及其对水合物的可能指示意义。野外观察到的油迹、油斑、油浸、油染等不同级别油气显示现象大多产出在细砂岩、中砂岩中,部分产出在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接触面及裂隙中,它们均得到室内储集岩热解分析结果的证实。油气显示所指示原油性质以中质油、重质油为主,少部分为超重油,甚至为沥青。钻孔中油气显示现象与水合物密切伴生,特别是水合物产出深度段或下部常见具中质油特征的油气显示,或可作为水合物一种指示。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查明青藏高原乌丽冻土区天然气的组分与成因,对采集自乌丽水合物试验孔ZK1井及其周边钻孔的岩心顶空气、岩心解析气以及湖水气进行了组分和碳同位素测试分析,同时对ZK1井及其周边钻孔岩心中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其含量在98%以上,烃类气体(主要为甲烷)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主频在-4‰~-6‰(VPDB)之间,少量富烃样品的甲烷碳同位素主频介于-3238‰~-2782‰(VPDB)之间,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87‰(VPDB)。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二氧化碳主要为幔源成因,可能与该区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9.
本文收集整理了距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中700km范围内的全部13个地下流体观测井孔的温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8年5月以来各井温度当月超过3倍均方差的数据个数(以下简称月超差个数).结果发现,在玉树地震前6个月,13个观测井中有10个井观测数据出现月超差个数升高现象,有4个观测井月超差个数出现了同震升高和震后升高现象.2008、2009年大柴旦发生的2次6级以上地震前,也有类似现象.此异常现象可能反映了玉树地震前场兆和源兆的共同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0.
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