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冰期之青藏高原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冰碛测年技术近些年有很大进展。古里雅冰芯底部3 6Cl测年和昆仑山垭口老冰碛ESR测年已表明 ,青藏高原在昆仑黄河运动之后的 70万年前就进入了当时的冰冻圈 ,与全球性的冰期旋回相耦合 ,发生了最早的冰川作用。最近的冰碛ESR测年表明 ,高原东北边缘的祁连山地区至少在 40多万年前的氧同位素 12阶段发生了冰川作用 ,天山高望峰冰碛测年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高原第四纪冰川仍然是以横亘在高原上的高大山系为依托发育的 ,各地各次冰川作用的清晰界限和有限范围不允许作连续大冰盖的推断。稻城冰帽南面断陷谷地中深风化红色冰碛物粘土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达到了红壤的水平 ,其北面理塘盆地灰岩风化壳也显示很深的风化 ,此二者海拔在40 0 0m上下 ,有相当老的年龄 ,说明它们从未受到大冰盖的袭劫。研究进一步表明 ,现代和冰期雪线由高原边缘向腹地升高 ,羌塘地区高出边缘 15 0 0m左右 ,生动表现了“亚洲干极”的作用。广泛分布的湖群说明羌塘地区是一个大江大河尚未伸入的内流地区 ,意味着青藏高原是个年青的高原 ,而不是什么大冰盖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首先对玉龙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现代表土样品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探讨土壤碳同位素组成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然后对0.5~0.7MaB.P.以来3期古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现代表土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应是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反映;不同年龄的古土壤虽然目前均出露于地表,但其深部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古土壤有机质中仍可能包含了过去植被的信息.根据上述结果对青藏高原0.5~0.7MaB.P.以来的隆升幅度进行尝试性估算,得到的隆升幅度约为800m.这个结果与我们过去根据古土壤的估算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青藏高原表土δ13Corg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193个表土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8.57‰~-15.08‰的范围,平均值为-23.57‰。在海拔3 500m以下,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变轻,从-20.5‰逐渐减少到-28.5‰左右;3500m以上,同位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从-28.5‰逐渐增加到-15.0‰左右。按照森林-灌丛-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荒漠的顺序,表土有机碳同位素是逐渐变重的。初步认为CO2分压和温度协同变化导致了有机碳同位素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94.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对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现象.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位于高原季风控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堆积记录了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过程.对西宁盆地湟水阶地上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地貌观查、地层对比和探槽及探井采样,完成了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测量了古地磁定向样品以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aCO3含量和粒度等古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高原夏季风环流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特别强,在5a和5c阶段接近于阶段3.高原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存在位相差以及冬季风强的时候夏季风不一定弱,夏季风弱的时候冬季风不一定强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湿热型岩溶地貌过程得以延续;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数cm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青藏东北部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孙广友  罗新正  R.E.Turner 《沉积学报》2001,19(2):177-181,206
用泥炭纹泥计年与14C测年相结合的新方法,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高原建立了系列完整、可信度佳和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更新世末及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谱,时间跨度为 13 6 5 5年至现在;阐明了若尔盖高原不同类型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时序和空间分异规律;从沉积学上证实了各期仙女木事件的存在和发生时间;划定全新世大暖期为距今 95 0 0~ 2 0 0 0年,是泥炭沉积高速期;计算了泥炭沉积率。上述结果对青藏高原也有一定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航磁测量中飞行高度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典军 《物探与化探》2001,25(4):253-258
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开展的1:100万高精度航磁概查中,能否获得高质量的测量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在野外作业中保持较低的飞行高度。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测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和飞机性能,提出了旨在能有效地降低飞行高度的新的测量方法,取得了预期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受控于全球洋-陆时空结构的转换;阐述了全球洋-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并依此“三论”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概要阐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基本物征。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环青海湖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在此基础上,应用山地气候学理论研究了坡度,坡向,高度,地理位置等对该地区一年内不同季节可能太阳直接辐射(Q)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Q值,春季为323KJ.cm^-2,夏季为378.7kJ.cm^-2,秋季为225KJ.cm^-2,冬季为166KJ.cm^2,在研究区域较小时,太阳辐射随高度、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坡度和坡向对Q空间分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影响的大小随着一年内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环青海湖地区而言,冬季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区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冬季达170U.cm^-2,而夏季仅为19KJ.cm^-2,环青海湖地区Q分布特征是,湖南山地小于平均值,湖北山地大于平均值,而湖边平址草地等于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00.
草地蝗虫发生遥感监测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亮  倪绍祥 《遥感学报》2003,7(6):504-508
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指标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Landsat-5 TM为遥感信息源,根据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比值的草地蝗虫发生监测的遥感新算法,即R/G=(TM4 TM7)/TM6。在青海湖地区,结合草地蝗虫发生的野外样点数据,应用此新算法以及常用的标准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分别进行了此3种指标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草地蝗虫密度≥5头/m^2时,常规的标准算法(NDVI,SAVI)优于新算法(RIG);而在草地蝗虫密度≥15头/m^2和≥25头/m^2时,RIG优于NDVI和SAVI,可用于草地蝗虫发生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