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84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论述了块体刚性运动和最小二乘配置模型的原理及构建方法,并对青藏高原中部巴彦喀拉块体的运动趋势及内部形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模型,通过建立推估点与观测点间的协方差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块体整体刚性旋转及内部的弹性形变,削弱了点位分布对形变场构建产生的影响,从而准确描述区域地壳运动的趋势及应变场特征.结果表明:巴...  相似文献   
992.
研究青藏公路冻土区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获取地温时空变化规律,为公路结构设计、维护及保温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绘制地温折线图研究地温随时间或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简单,结果易于理解和应用,但较难发现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该文提出基于GIS的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选取西大滩实验段编号为K2887+500的横断面为实验靶场,通过建立地温场图层、多时段融区时空动态分析等方法,得出该横断面地温经历了融区收缩、融区扩展及融区过渡3个阶段,并准确计算出各观测时间的融区范围及融区变化速度,实现了横断面地温时空量化分析,其思路对时态GIS相关开发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钟业喜  陆玉麒 《地理研究》2011,30(5):785-794
铁路运输已成为客货流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影响城镇体系的重要因素,由铁路站点和铁路运输线构成的铁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筛选出具有始发列车的1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城市始发列车数据分析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分布格局。在证明铁路始发列车数量与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呈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图表判别和聚类分析法,将中国186个具有始发列车的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全国性中心城市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8个,省域性中心城市3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145个。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等级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并受行政级别、地形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城市体系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高等级中心城市在中国东部均衡分布,构成了中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基本骨架,并与国家国土开发中的"T"型战略格局非常吻合。高等级中心城市由于铁路网络的紧密联系,形成了6对双核结构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presents a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a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Daqing for predicting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Binzhou Railway subgrade and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reeze?thaw status of railway subgrade.The calibrated numer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nd roadbed vibrational response of the railway subgrade with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t different seasons.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The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an remarkably increase the soil temperature below it and maximum frost depth in the subgrade.(2)Thermal ins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ubgrade vibration and protect it from frost damage.(3)Given tha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are met,the insulation layer should be buried as shallow as possible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ubgrade vibration response.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rost damage prevention of railway subgrades in seasonally frozen regions.  相似文献   
995.
The traditional Bangong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overlap with the ophiolitic melange units remained in the Bangongco-Nujiang ocean including the Cr, Au, Fe mineralization controlled with magma liq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oad metallogenic belt involved the deposits which had been recognized the products of subduction or postsubduction lithospheric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Bangongco-Nujiang subduction zone, which includes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southern Qiangtang, suture zone, part of the North and Middle Gangdese block. The types of deposits include porphyry copper (gold) deposits, skarn iron (copper) deposits, hydrothermal-altered rock type of gold deposits and hydrothermal type of tungsten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Bangongco-Nujiang ocean. The copper mineralization has two episodes at about 120~105 Ma and 90~85 Ma, respectively. The early stage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120~105 Ma) likely formes by remelting of previously subduction-modified arc lithosphere. Moreover, the late stage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90~85 Ma) could be triggered by postcollisional lithospheric mantle delamination. Some of key fundamental scientific problems, such as Tectonic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magmatism,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ypical depos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rvation and plateau uplift,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996.
由于轨道的不平整性,列车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激振荷载。该激振荷载使铁路路基和地基发生动态响应。铁路路基过大的振动反应会对列车的通行安全不利,降低乘车的舒适性,而且会对铁路周边的建筑物带来不良振动,给周围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所以研究和评估列车通过时铁路路基和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Biot动态方程为控制方程,以有限元程序包FSSI-CAS 2D为数值计算工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铁路路基、富水砂性地基在列车行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考虑铁路路基和地基中地下水面线以上部分的非饱和带的存在是本研究的一个特色之处。数值计算表明在列车行车激振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地基系统发生强烈的动力响应,其中以低频的竖向响应为主; 并且该响应存在衰减。非饱和带内的负孔隙水压力在列车激振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变化,而饱和带内孔隙压力发生振荡。本文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工具和计算案例可为铁路交通工程中评价列车通过的安全性、乘车的舒适性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间上体现出发震断层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震滑坡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年代学特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常具有原地复发的特征。据古地震滑坡堆积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典型古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并集中分布在5个时期,与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期次及发生年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比古滑坡规模和分布范围,发现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2次规模较大的古地震滑坡事件,与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特点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群发性古地震滑坡是识别古地震事件的重要地貌标志,可从年代学上揭示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补充古地震事件资料和恢复古地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拉日铁路风沙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对拉日铁路的风沙灾害防治技术难题采用“永临结合”的平面工程防沙措施体系,近期以适宜于高原地区的工程措施为主,远期研究以适宜于高寒铁路沿线的植物防沙措施,以解决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铁路沙害防护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9.
刘想  李晓东  马晨 《地理科学》2022,42(5):810-819
基于长时序列车时刻表数据,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内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铁路日流量时空特征展开分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铁路客运网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 成渝双城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发展经历了双城割裂、廊道构筑与网络完善3个阶段,可达性呈现出沿双城廊道收敛的“哑铃式”空间格局,运量主轴带集聚作用显著,呈由北向南转移态势;② 经济圈铁路客运组织模式由双核扩散转变为廊道集聚扩散;③ 双核凝聚子群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固安站至雄安站沿线作为研究区,利用2018—2020年共34景Sentinel-1B影像,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信息,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沉降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地面沉降发展由北向南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年均沉降速率小于10 mm/a,南部沉降较为严重,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达-105.6 mm/a,且沿线西部年均沉降速率高于东部区域。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得知,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埋深值存在相关性,地下水埋深高的地区地面沉降量较高。同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城市化建设所产生的静载荷对京雄城际铁路沿线的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