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1642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童潜明 《地质论评》2017,63(2):337-346
通过十多年来反复观测到的洞庭湖周边近岸岗地的巨砾和网纹红土中孤立镶嵌的包括巨砾级的砾石,以及浏阳市大围山花岗岩岩面上无以数计的臼状圆穴,用排他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洞庭湖区第四纪的气候信息研究。认为湖南有第四纪山岳冰川活动,支持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2.
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第四纪冰川研究在地球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8月,第四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地貌学与沉积地层学的结合以及测年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不仅建立了80万年以来可与MIS进行比对的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演化序列,还推动了中国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通过研讨和交流,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地某些疑似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完全可以用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岩石地貌、气候地貌和外动力地貌过程的综合研究,尤其需要加强诸如颤痕等微观冰蚀地貌的分类、形成机制和环境意义研究。适时指出泛冰川论的缺陷和不足是本领域科学家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进一步开展具备科学事实、科学理论和科学观念的研究,从而完善中国第四纪冰川理论。建议国家级学会组织编制第四纪冰川遗迹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加强全国高校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冰川学、地貌学的科学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内蒙古东南缘西拉木伦河上游刘家店河湖相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该区35 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MIS 3晚期(35.23~25.15ka BP)研究区气候条件总体温暖湿润,并伴有区域变干的趋势;MIS 2阶段(25.15~11.13 ka BP)气候整体寒冷干燥,但叠加有短暂回暖气候事件。剖面记录的末次盛冰期(LGM)出现于22.25~18.47 ka BP,此时气候极度干冷;MIS 2阶段叠加了两个短暂气候适宜期,分别出现于18.47~16.24 ka BP和14.72~11.13 ka BP。在11.13 ka BP前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气候变得暖湿。刘家店剖面的气候记录与周边气候记录具有可对比性,揭示了区域上东亚夏季风进退具有一致性,并认为自MIS 3晚期以来东亚夏季风受北半球太阳辐射及冰量的共同驱动。此外,刘家店剖面记录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对典型气候事件具有一定的响应,推测这些千年尺度的季风强度变化可能与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相关。  相似文献   
994.
辽东地区高家峪组地层中,由于地层岩性中的含墨性,形成的高极化率异常值(低电阻率异常值)往往高于(低于)矿致异常值,严重影响了物探方法找矿效果,有的地区甚至无法开展物探找矿工作.本文以钓鱼台金银矿找矿为例,通过对矿区的地层岩性结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容矿地质构造的分析,进行岩矿石电性测定,采用激电中梯和音频大地电磁组合方法进行综合探测,建立起含墨地层岩性的异常响应模型,并对矿致异常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划分,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逆断型崩积楔-1;接着发生张性断裂活动,形成开口向上的张裂楔;随后,所在部位又遭受挤压,沿张裂楔的东边界断面挤压逆冲活动产生碎屑物质上抛流动,形成逆断型崩积楔-2;其上逐步形成更新沉积,当黑土层堆积以后,再次遭受挤压,使得断面上下黑土层堆积厚度显现差异。这表明中更新统沉积以后,断裂曾先后发生挤压-引张-挤压-挤压共4次活动,最新活动在全新世早期。根据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和地震断层等的成因,这几次活动应属高速粘滑活动,对应几次强烈的史前地震活动事件。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原态微观观测分析结果的证实。  相似文献   
996.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997.
山东省长岛第四纪断裂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岛地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发现岛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等多条断裂。岛内发育的断裂在第四纪时均有过活动,这一特点与长岛处于张家口—渤海—威海断裂带内的构造背景是相符合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本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对1548年渤海海峡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中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The Kunming basin is a Cenozoic faulted basin controlled by N-S 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re are totally 8 main active faults in and around the Kunming basin area. Inversion of fault slip data suggests that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Kunming basin has experienced two major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from the late-Pliocene to mid-Pleistocene),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was characterized by near E-W compression and near N-S extension. In the second stage (from the late-Pleistocene to the present),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has been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NNW-SSE compression and NEE-SWW extension. Under such a stress field, the near N-S trending faults in the region mainly show a lateral slip.  相似文献   
999.
Morphologies related to paleochannels are widespread through large area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ia. Despite the relevance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largest fluvial system on Earth, detailed mapping of most of these features is still unavailable. The lack of works emphasizing Amazonian paleochannels represents an enormous bias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both migrating dynamics of Amazonian rivers through time and processes (e.g. tectonics, climate, sea‐level fluctuation) that might have promoted channel abandonment. A few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collected during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 for mapping morphologies related to paleochannels still preserved under forested lowland Amazonian areas.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s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JERS‐1 90m, SAR/SIPAM‐6m, Landsat, and ASTER, to successfully unravel a myriad of paleochannels in Marajó Island (Amazon mouth), which were previously undetected using solely SRTM data.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are promising for mapping paleodrainage in other forested areas of the Amazonas basin. Considering the several problems involved on data acquisition aiming to approach the evolution of Amazonian rivers in space and time (e.g. large dimension, lack of natural geological exposures, difficult access, dense forest cover, and high cloud volume), a proper mapping of Amazonas paleodrainage using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s crucial to visualize potential paleochannel morphologies and patterns that are of high relevance for reconstructing the Amazonian fluvial dynamics through time.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合理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计算滑移地层的滑移规律并进行有效的预测,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通过基于Shannon伪近邻法时序分析理论研究易滑岩层变形破坏的演变机理;通过边坡演变的动力学方程组,建立相空间重构,得出显示边坡系统动态特性延迟时间与关联维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边坡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最佳嵌入维数取值,提取和恢复边坡系统原有的规律。在古树屋滑坡位移的外推预测中,模型计算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以内,计算结果接近于实测位移值。工程实践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时序预测方法,在边坡位移初始变形和等速变形阶段,能保证95%以上的拟合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