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41.
以大尺度环流背景为基础,从中尺度抬升系统、物理量场、MCC云团活动、地形作用等多角度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暴雨西南东北向特殊落区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蒙古高压带和副高所形成的气旋性辐合带位置和走向对中尺度抬升系统的移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低涡路径、急流轴位置、地面低压倒槽移向和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形的谷口效应和抬升作用对强降水的产生有明显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广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黄明策 《广西气象》2006,27(3):9-13
利用1970-2004年广西89个测站逐12h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均暴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暴雨中心区主要位于山脉的迎风坡,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有增幅效应。年均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与年均暴雨量的分布相一致,但不同的季节年均暴雨日数其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暴雨的日变化具有桂西北夜间暴雨濒数较白昼高,而桂东南则相反的分布特点。广西暴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为1~2d,约占94%,3d以上的强过程只在5~8月份出现。  相似文献   
143.
陈刚毅  赵丽妍 《气象科学》2006,26(5):553-557
本文运用非线性交叉预报误差的新方法,使用GMS-5的TBB(亮温)非线性时间序列资料,对湖北武汉“98.7”特大暴雨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特征计算和判断分析,与实际降雨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4.
施望芝  高琦  张萍萍 《湖北气象》2007,26(3):217-222
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仍是当今天气预报中的难题。为了逐步提高暴雨落区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2005年6~8月湖北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对产生暴雨贡献较大的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量值。结果表明,500、700、850 hPa假相当位温之和[Σθse(5 7 8)]的水平分布场在某一地区表现出有能量锋区存在,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模型和指标,12 h后满足条件的地区有暴雨发生;当某个站点在暴雨发生前,500、700、850 hPa温度露点差之和[Σ(T-Td)]≤10°C时,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指标时,12 h后该站点有暴雨发生。最后,根据同期暴雨个例的多要素综合诊断分析,归纳出数值预报场模型和预报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5.
暴雨落区的统计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敏  郝莹  陈焱 《气象科学》2007,27(2):214-219
用34 a的降水资料对安徽省4—9月暴雨落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到7月,暴雨日数多寡和暴雨范围大小,基本决定了汛期降水多少和旱涝趋势。汛期暴雨落区集中出现在582—584 dagpm的500 hPa等压面斜坡上,因此暴雨带的位置预报大致可以用584 dagpm线的移动作参考。并用2003年梅雨期20场暴雨与一些实况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得出西风急流北侧以及500 hPa上升运动中心南侧到850 hPa上升运动中心北侧,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6.
中亚低涡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楠楠  周玉淑  邓国 《气象学报》2019,77(4):686-700
为了加强对新疆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发展机理的认识,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的FNL、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全球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辐射亮温(TBB)资料及WRF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2013年6月17—18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发生在中高纬度“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下,中亚低涡为这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动力及水汽条件;中亚低涡环流与天山南脉特殊地形造成的气流绕流叠加生成的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的重要中尺度影响系统,山谷地形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下坡风推动辐合线移动,辐合线上发展的强对流引发了阿克苏地区的强降水。WRF模拟结果能够基本再现本次天气过程的降水落区、强度以及风场演变等。结合观测以及模拟资料进行的初步分析显示,西天山的阻挡导致偏南风在西天山南坡山谷附近产生堆积和辐合,山谷附近有局地的地形辐合线形成。同时,随着大尺度环流形势的调整,中亚低涡移动至阿克苏地区附近后,低涡南部的偏西气流一部分直接越过西天山变为西北风,另一部分穿过伊犁河谷转为东北风,这两支气流共同加剧了天山南脉阿克苏地区的偏北气流,促进了西天山南坡山谷附近中尺度辐合线的加强。辐合线以东的偏东气流带来的水汽在天山南脉前堆积,随着夜间山谷下坡风的增强作用,中尺度辐合线在向东南方向推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配合山脚堆积的水汽和辐合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发展,为阿克苏地区带来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南区域模式WRF_RUC产品,对2012年8月17 18日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沿线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明显高能、高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对流发展与低层偏东气流密切相关,暴雨开始前,四川盆地内低层偏东气流增强,使盆地西部沿山地区辐合和地形抬升作用增强,是造成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降低高原地形高度,暴雨区明显西移;降低盆地内初始场温湿条件,降水强度明显减弱;不考虑地面热通量影响,降水强度也将有一定减弱。  相似文献   
148.
研究了在两次台风和一次暴雨期间及随后的恢复期内,厦门湾表层海水盐度、pH、溶解氧以及C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暴雨期间两站位盐度、pH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而COD则正好相反。随后几日这些参数逐渐回落到风雨前的水平。对影响这些参数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9.
The influence of rainstorm pattern on shallow landslid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rainstorm pattern on shallow landslide is examined. The physically-based shallow landslide model is used to conduct this examination with considering four representative rainstorm patterns including uniform, advanced, central, and delayed rainsto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pite of the rainfall duration and the rainfall pattern, the rainstorm with less than the minimum landslide-triggering rainfall amount will not trigger landslide. However, for the rainstorm with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landslide-triggering rainfall amount,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significantly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rainfall duration but also on the rainfall pattern. Among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rainstorm patterns, the delayed rainstorm has the greatest rainfall duration threshold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ainstorm, and then the uniform rainstorm. In addition, for each rainstorm pattern, the corresponding rainfall duration threshold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amount, and seems to be constant for large rainfall amount.  相似文献   
150.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