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刘志超  吴福元  刘小驰  王建刚 《岩石学报》2020,36(12):3551-3571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2.
梅仙铅锌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区,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区内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以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等为主。该次研究在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上,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梅仙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在158~155 Ma。岩石具高硅、富碱、高钾、铝饱和指数较高,以及富铁贫镁等特征,富集Cs、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Ga/Al比值较低,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其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梅仙矿区花岗岩是板内伸展造山阶段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消减后的伸展引张环境。在岩浆热液活动作用下,早期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初始矿源层受到强烈的构造-岩浆热液叠加和改造作用,对矿质富集和矿体最终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3.
四海山地区的二长—正长花岗岩具有细粒→粗粒的结构演化和酸性→偏酸富碱性的成分演化特点,并含有 S 型花岗岩中的典型副矿物钛铁矿,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富硅富铝,稀土配分模式为地壳重熔型,综合判别图解表明它们属造山后期侵入岩。其源岩为硅铝质地壳,属 S 型花岗岩。认为所有以硅铝质地壳( 包括灰色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 为源岩岩浆的花岗岩都应属于 S 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