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闪电定位仪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闪电定位仪系统所提供的多站综合定位资料和单站定位实况资料,结合9210系统所提供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以及T 213和日本的数值预报等资料,在做出24h降水预报的基础上,用闪电数据、云图等资料可制作未来3h降水预报。根据3h预报对作业点的作业条件进行指示,从而可为人影作业服务。经过试用验证表明,研究结果对人影作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2.
SCI-E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与投稿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军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5,28(6):879-883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1997--2005年SCI-E收录的世界干旱区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期刊发义量指标(V1)、论文被引次数指标(V2)和期刊影响因子(V3)三项指标的加权综合评判分析,评选出世界范围内干旱区研究领域的28种重要期刊。介绍了世界干旱区研究重要期刊的相关投稿信息。  相似文献   
83.
中国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域的交汇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同时发育有几种独具特色的成矿系统,如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以及广泛分布在华北的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引起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这3种特殊的成矿系统近年来的科研进展进行了综述性回顾,并提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4.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汇交进展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促进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增强国家科技投入的效益,提高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充分研究,科技部基础司选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作为试点,于2008年启动数据汇交工作,并专门成立数据汇交中心。2008年,按照数据汇交计划制定、数据汇交准备、数据实体汇交、数据共享服务4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分"已结题"、"即将于2008年结题"和"在研"3种类型开展汇交工作,完成了24个结题项目的数据汇交,汇交数据总量超过620 GB。为了保证数据汇交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数据汇交中心制定了包括核心元数据规范、数据文档格式等7项标准规范;研制了数据汇交软件工具;建立了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设计开发了数据汇交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面向数据服务进一步的需要,分析了已汇交数据情况,具体分为5种类型,即定点长期监测和野外定点调查类、区域调查和统计分析类、模型计算类、试验化验分析类、客观或主观描述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展示策略。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江苏省无机材料专业测试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作用、功能和研究方向,从测试新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新材料分析测试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的研究、非金属材料物化性能研究、生态环境测试技术研究、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入手,详细叙述了中心正在或将要开展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旨在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6.
1901~2013年GPCC和CRU降水资料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01~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对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GPCC)的降水资料分别从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3年CRU与GPCC降水资料均能较准确地描述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特征,且在东部较西部地区、夏季较冬季与站点实测降水情况更为一致。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在其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通过比较降水偏差绝对值的百分比、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后发现:CRU在青藏高原和其它较大的山脉附近与站点实测降水的差别较大,且年均降水趋势在西北一带的阿尔金山脉、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比实测降水的年均趋势小、甚至出现趋势相反的情况。此外,CRU降水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也偏小。而GPCC数据不论是降水量还是降水趋势都更接近实际情况。在1901~1961年,通过与65个长期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时间序列比较发现,CRU在110°E以西地区与站点观测的降水资料间的差别较大,而GPCC与站点观测资料的吻合较好。最后,利用1961~2013年两套降水资料和站点实测资料分别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简单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干旱变化,发现GPCC对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的描述比CRU更接近站点实际观测;并且CRU也没有反映出1997年夏季中国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情况,而GPCC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了这一干旱事件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就中国大陆地区长时期降水资料而言,GPCC的适用性优于CRU。  相似文献   
87.
林云存 《华南地震》2012,(2):133-137
介绍了信宜1、2号井水文地质环境,总结了近年来两井水温的同震响应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两口井的同震响应虽然形态不一致,但机理是相近的,主要是由于地震波的扰动,随着振动效应的作用,加大了不同含水层间的垂直运动速率,而产生水温上升或下降现象,震后一段时间随着混合通道的闭合或运动速率的恢复,2号井的水温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88.
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趋势与中国深海台站建设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爱尔兰海区域、美国卡罗来纳州海区和加拿大维多利亚海底实验观测网的多元化观测系统(VENUS)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子,他们把多元化、立体化的实时测量数据与海洋物理、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洋环境的可预报性。同时,美国、英德法等国和日本实施的一系列海底观测系统,使海洋观测更加完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的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工程中的第一个深海台站——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在2008年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该台站实现了长时效的多参数海洋环境实时监控。西沙观测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气象站、岛屿外缘坐底式海底和海底边界层观测子系统、生物捕获器、西沙上层海洋环境观测子系统和海洋光学监测子系统等。由于海洋环境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观测一直是高风险的工作。最后希望通过比较国内外观测系统,中国海洋观测事业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思路和技术,自身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89.
广东吴川吴阳镇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历史文物众多.因濒临南海,自古为雷州半岛与外界交往的海洋通道.据考察研究及文物普查,该镇存在着一处古沉船遗址.沉船年代未明,一说为唐宋船,一说为近代外国船.通过民俗、历史地理遗迹调查,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论证吴阳古沉船为明代古船的可能性,甚至为17世纪荷兰古沉船.古沉船的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雷州半岛与域外交往的历史,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雷州半岛航海史考古特别是古沉船考古奠定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90.
东方百合低温打破休眠期间碳水化合物及呼吸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为试材,对不同温度(25 ℃和4 ℃)处理下百合外部及内部鳞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呼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百合淀粉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处理中期较高,且外部鳞片变化较内部鳞片变化剧烈,4 ℃低温处理糖化比25 ℃明显;在百合休眠期间,3条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糖酵解(EMP)途径的丙酮酸激酶(ATP)、三羧酸循环途径(TCA)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磷酸戊糖途径(PPP)的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不同途径关键酶的变化趋势判断,处理前30 d,3条主要呼吸途径变化较剧烈,EMP占绝对优势且不断升高,TCA和PPP呈不断下降过程,且内部鳞片变化比外部鳞片明显;其后随着休眠处理时间的延长,EMP不断下降,而TCA和PPP不断得到活化;呼吸强度变化趋势与碳水化合物自然休眠解除的进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