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0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阿尔金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岩的研究对探讨该地区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亚干布阳一带新厘定的青白口纪片麻状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证据显示片麻状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883.0±3.3)Ma和(883.1±3.3)Ma,说明其侵位于青白口纪。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具有富硅、铝、钾和低钠、镁、钙和钛的特点,具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岩石轻稀土分馏较强而重稀土分馏较弱,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岩石富集Rb、Th、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中等亏损Ba,强烈亏损Nb、Sr、P、Hf、Ti等高场强元素,总体特征显示了典型的壳源花岗岩的特征,其源于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晚期构造环境,属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的产物。综合研究表明,阿尔金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同碰撞型岩体的形成时代集中在871~945 Ma,限定了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限,且在空间上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岩浆岩带,是对Rodinia超大陆碰撞汇聚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2.
RECENT ADVANCES IN GEOLOGICAL RESEARCH IN PARTS OF LESSER AND TETHYS HIMALAYA OF INDIA, SOUTH OF TIBETAN PLATEAU (KUMAON, GARHWAL AND ARUNACHAL PRADESH)  相似文献   
183.
Rodinia研究意义、重建方案与华南晋宁期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目前有关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内容,意义,动态与方向;介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的重建方案及其修正方案。结合我国晋宁期构造运动研究成果及华南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方案的验证研究中的关键位置,对在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4.
The Neoproterozoic Sugetbrak Formation in the Aksu area,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arim Block, comprises mafic rocks and provides key record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However,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mafic rocks expose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ections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the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Sr-Nd-Pb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mafic rocks exposed in the Aksu-Wushi and Yuermeinark areas have been studied in some ...  相似文献   
185.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锆石中17粒具有他形板柱状,内...  相似文献   
186.
对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变质岩系之一的北大河岩群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作用发生于1400~863Ma之间,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河一带北大河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中获得(724.4±3.7)Ma的谐和年龄,为原岩(辉长岩)的形成时代,该年龄相当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此外,还获得1949~1184Ma之间的捕获锆石年龄信息。该项研究对确定祁连造山带存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限定北大河岩群的形成时代介于1400~724Ma之间。  相似文献   
187.
康滇地轴新元古代成矿作用与罗迪尼亚超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在元古代时期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床,研究表明,该时期的金属矿床形成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近几年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康滇地轴在元古代地层中所形成的铜、铁、金和铀矿床大多集中在700~900Ma之间,与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该时期的碰撞构造环境、花岗岩侵入以及沉积盆地的形成都与陆内板块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关系密切。试图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沉积一构造环境方面,探讨该时期的金属成矿作用对板块构造地质事件的响应,并探讨铀成矿作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8.
星星峡杂岩是中天山构造带东段出露的最老岩石,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各种副变质岩,并被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片麻岩所侵位。文中利用SHRIMP定年方法,对星星峡杂岩的一个片岩和侵入其中的一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其中片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给出1800、1530和1200Ma3组大约年龄,表明其源区不仅包括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还含有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壳物质。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1189±65)Ma,与该区中元古代大约1200Ma岛弧岩浆活动相近,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同时获得约910和470Ma的两组较年轻年龄;前者解释为变质年龄,后者为岩浆扰动年龄,与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侵位时代相一致。中天山构造带东段的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大约1200Ma)和变质作用(大约910Ma)的发生时间与华南、南极洲东部、澳大利亚南部和北美西南部所报道的格林维尔期增生-造山事件在时间上接近,表明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9.
190.
The Earth’s evolution is determined by supercontinental cyclicity with a period of 400 Ma. A supercycle consists of a supercontinental proper and an inter-supercontinental stage, each of which includes two phases, respectively: integration-destruction and fragmentation-convergence. The worldwide analysis of geologic-historic and isotope-geochronologic data supports the existence of such cyclicity. In all, ten supercontinental cycles of superconti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is case, the most ancient proto-supercontinent was recognized tentatively, Supercontinents identified previously by other researchers fit into this cyclicity.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agmatism from mantle plumes and certain phases of supercontinental cyclicity was revealed. Amalgamation and breakup of supercontinents occurre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disymmetry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of the Earth, which changed its polarity between the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