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03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4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重)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向西北的俯冲,地壳层次向西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进而在松弛伸展过程出现山链两侧双极性的重力滑脱。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区的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来自于SE方向的挤压作用是产生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的动力来源。在后期的应力松弛阶段,产生伸展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952.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压计可用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可以分成三个世代;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原生Phel、榴辉岩相退变制裁晚阶段的Phe2和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的Phe3。电子探针测得,超高压下形成的Phel,其Si和Fe^2 Mg值出乎意料地低于低压下形成的Phe3,这与多硅白云母地压计的基本原理,即多硅白云i和Fe^2 Mg含量与其形成压力成正比这一原理产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是,多硅白云母的成分除了取决于压力因素以外,还取决于主岩的铝-硅比值、Fe^2 Mg含量、氧逸度的变化、流体的存在等因素,因此,利用多硅白云母的硅含量来探讨退变质过程压力时必须加倍小心。  相似文献   
953.
以河北省阜平县的5条河流主流河谷为案例,全面分析了河谷内居民点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表明,河谷内的居民点位置基本是在的向阳一侧靠近坡脚的地方,一般以狭长形状为主;居民点面积在河谷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在各个河段的变化很大,但不同河流居民点面积占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在10%-17%的范围内变支。在研究区内,河段内居民点的面积与河谷面积、河谷内农田面积是呈正相关的,表明本地区河谷内的居民对河谷土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河谷内的居民点增加使河谷林木急剧减少,但居民点内部和周围的河谷林木为其安全性、舒适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5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章在分析生态旅游特点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以下问题:制定合理规划;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支持。最后,对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5.
A criterion, allowing one to assess conditions likely togenerate gap flows and/or hydraulicjumps in stratified flows over a mountain ridge or a mountain pass,is derived. It is based on the one-dimensional reduced-gravity shallow-watertheory generalized to a three-dimensional orography with moderate streamwisevariations by introducing a variable effective flow cross-section. In this way,the hydraulic jump and gap flow are accommodated within the same model. Theresulting steady hyperbolic problem is shown to require the boundaryconditions to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Riemann invariants. The latter yield the flow betweentwo given sites in a unique way. In particular, it is possible to relateunambiguously the existence of a hydraulic jump/gap flow and its energydiscontinuity 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 simple method of flow interpolationand energy discontinuity calculation between two site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56.
晚白垩世(95Ma),白垩纪末(69Ma)和古新(6765Ma)玄武质岩石,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岗岩体中,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岩和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La/Yb)N=25.5-46.6,两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Nb,Ta,Zt,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与我国华北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相比,Ba,Rb,Th更为富集,Sr,Nd同位素比值(碧玄岩)为^87Sr/^86Sr=0.705517,^143Nd/^144Nd=0.512777.它们很可能均起源一刊中生代扬子板块玄武岩类似,微量元素总量及LILE和LREE含量均较低,(La/Yb)N=4.7-6.4,其典型的微量元素比值(如Zr/Nb,Rb/Nb,Nb,Ta等)与EM1型OIB类似,^87Sr/686Sr=0.706054-0.706146;^143Nd/^144Nd=0.572387-0.512392,它可能起于受上涌软流圈交代的大陆岩石圈(软流圈顶部的“metasome”)的部分熔融,是软流圈流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上述不同类型玄武岩的顺序侵位,可能反映在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期间,本区曾经历地壳拉张强度逐渐增大一地壳持续减薄-软流圈不断上涌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57.
云开变质地体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云骥 《现代地质》2001,15(3):275-280
位于两广交界处的云开大山地区是一个由前寒武纪变质表壳岩与寒武纪变形变质花岗岩组成的变质地体。该地体形成于晚前寒武纪 ,它在古生代向北运移并同时发生左旋旋转 ,从而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在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期间 ,该地体最终与钦州沉积地体拼合。由于应力弛张作用 ,使两地体间的构造分界线 (灵山构造带 )后期表现为左旋断层性质。  相似文献   
958.
大理点苍山正片麻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绍礼  刘宇淳 《云南地质》2001,20(3):260-269
点苍山正片麻岩分为两类:斜长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前者属岛孤火山岩,形成于中晚元古代。二者主要化学组分具相关性,花岗片麻岩是由早形成的斜长片麻岩、斜片角闪岩经深熔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959.
包云河 《铀矿地质》2002,18(2):89-96
本区金矿化产于太古界结晶基底之上的中元古界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成矿断裂集中分布在4条带上,断裂构造具多期活动特征,存在两类不同的变形,韧性变形在宏观上表现为强片理化带,显微构造十分发育,脆性变形具张性特征,与矿化关系密切,本对这两类变形的产物-糜棱岩和同生石英脉的显微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含金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960.
长白山旅游区泥石流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平  王钢城  曹炳兰 《世界地质》2002,21(2):167-171,188
长白山旅游区为泥石流灾害频发地段,从地貌形态来看,其主要类型为山坡型泥充,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区内广泛分布的倒石堆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陡峭的地形提供了动力条件,丰富集中的降雨是诱发因素,这三个条件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分析表明,本区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倒石堆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