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2.
迎接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伊 《铀矿地质》2000,16(1):1-5,8
文章分析了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其指导思想应为地质总局主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总方针服务,其具体任务是:加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平价和靶区优选研究;开发可地浸砂岩到铀矿勘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把成矿模式攻矿床模式发展为找矿模式;加强铀矿经济地质和铀资源动态评系统研究并建立中新生代盆地和砂岩型铀矿数据库。该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作为铀矿地质科研的排头兵,为保障新世纪铀矿地质科研任务的完  相似文献   
83.
我们在10~800MPa的静水压力下测量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和采自苏鲁地区地表露头上的共68块典型超高压变质岩试样的地震波速,并建立了波速和围压的定量关系,成功地解释了描述这一定量关系方程中4个参数的物理意义。笔者相信,本文将为超高压变质岩地区以及新老俯冲带地震波资料的解释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和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84.
为查明磁化率和密度对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性的响应和判别特征,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判别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石的密度和体积磁化率主要受岩性的控制.采用迫入法建立全模型,对CCSD主孔100~2000m井段岩心的岩性判别率达84.8%.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榴辉岩、角闪岩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判别率分别为100%、87.1%、89.7%、89.6%、96.7%和63.7%.该研究表明,密度和磁化率可以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岩性鉴别和区分提供定量约束,有利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和测井资料的准确解析.同时,本文也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在超高压变质岩石类型判别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对于其他岩石类型的判别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岩浆运移动力学是岩浆动力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运移方式、运移通道、运移途径、运移动力与运移过程的成矿作用。就这5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尚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浮力不是弹性岩石圈岩浆运移上升的驱动力,而上地幔岩浆运移方式、弹性岩石圈岩浆往上运移驱动力、岩浆自主破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中途停歇岩浆重起动再运移的驱动机制、岩浆再停歇和运移过程的结晶与分异及其与围岩相互作用和伴生的元素富集与成矿作用等问题是岩浆运移动力学是尚待进一步攻关与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全观式三维地震采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科学钻探不仅是打一口钻,而是深部钻探同地球物理遥测结合起来的相互反馈系统,这里地球物理遥测主要是指三维深反射地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三维地震调查是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据采集中提出了全观式三维地震调查新技术,它是指排列不滚动的三维地震调查,即将地震检波器铺满全部测区的一种地震采集方法,尤其适合于有限面积的三维地震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快速高效; (2)叠加次数高; (3)与常规三维地震相比成本大幅度减少.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内进行的全观式三维地震测量,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包括:(1) 配合钻探查明孔区地质构造,将钻探的一孔之见扩展到深6000m、长宽超过3000m的三维岩柱;(2)提供高精度定位的地壳反射体以供标定;(3)发现中、下地壳及地幔内的反射体等.  相似文献   
87.
裂缝带的识别和判断,对于实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目标,为地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井中物性参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阵列声波测井的纵波频谱参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可能。通过对纵波频谱特征的分析得到这样的认识:对于断裂构造,纵波的频谱特征有着明显的变化,如纵波的主频位置向低频偏移,在低频位置上其幅度(能量)急剧地增大,与上下未破碎的岩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通过这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识别和判断构造破碎带。利用主峰位置漂移、主峰幅度、主峰的半幅值高宽、主峰的能量这几个参数,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裂缝带进行了识别和判断。  相似文献   
88.
关于陆地系统科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勤业  郑度 《地理研究》1996,15(4):10-15
黄秉维先生最近提出,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所包括的陆地、海洋、大气3个子系统中,陆地系统最复杂,但研究的深度最欠缺,应在中国着力开展陆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就陆地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陆地系统科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方法论、时间尺度以及基本构架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学习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89.
回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八五”期间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在新时期地震科技信息工俄服务内容。建立全国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以及相应的文献支撑体系,以达到地震科技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大震应急服务,为地震科研的检索,咨询以及为公众的咨询服务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90.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