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固原寺口子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沉积演化特征和构造演变历史。根据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沉积结构和构造、沉积层序,识别出20种岩相、5种沉积相类型。结合前人对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测年,分析研究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以及对构造的响应表明:20.1 Ma盆地以缓慢的坳陷沉降开始演化,直至1.2 Ma遭受破坏。在此期间青藏高原东北部经历了6.4 Ma、4.6 Ma和1.2 Ma这3次明显的构造挤压隆升运动,其中约6.4 Ma的构造运动是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扩展首次影响到海原—六盘山断裂以东地区。从盆地的形成和沉积演化过程来看,马东山山前断裂的逆冲推覆,导致了寺口子盆地的强烈变形和构造降升,并且最终成为青藏高原的最新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2.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五级旋回和2个四级旋回。剖面中发育的介形虫灰岩、白云岩结核和火山灰层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段连续取心中都有响应;剖面和井的Fischer图解对比发现,第15个旋回开始到第25个旋回结束,松辽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且可能伴随着盆地东缘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123.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中中新世混合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的混合沉积作了初步研究。混合沉积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平行—亚平行,振幅强—中,频率中等及连续性中等的反射特征。混合沉积分布在研究区地震资料覆盖范围的西北角,发育规模较大,最大长度达44.7km,最大宽度33.2km,面积1084km2,最大厚度为138m,纵向上分布在中中新统梅山组。综合南海北部构造演化、地震勘探等研究成果,建立了混合沉积模式。该混合沉积分布于半深海沉积区,由其南东东方向的西沙—广乐台地提供碳酸盐岩碎屑(同时也提供部分硅质碎屑),由其西侧的中南半岛提供主要的硅质碎屑。在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控制混合沉积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构造作用(包括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及水动力条件等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4.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EPMA)对海相沉积汞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汞的迁移转化规律。表征结果表明,矿石类型包括白云石、方解石、钼钨钙矿、朱砂矿、钙钼矿和少量的钋矿;矿石结构致密,呈包裹和裂隙状态;汞主要以氧化矿为主,还有微量的单质汞,含量约为0.15%(以Hg计)。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汞易被各种配位体、有机质、无机颗粒物以及粘土矿等吸附形成有机汞(如甲基汞),一部分汞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  相似文献   
125.
新疆东准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确立该地区构造框架及油气开发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岩浆岩方面,对于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其空间展布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特别是石炭系和泥盆系沉积地层标定较为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原泥盆系砂岩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剖面测制、岩石学观测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研究显示:原泥盆纪砂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346~312 Ma,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分为:380~310 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71.8%)、445~385 Ma(志留纪-早-中泥盆世,11.7%)、480~450 Ma(奥陶纪,3.9%)、540~485 Ma(寒武纪,4.5%)和前寒武纪年龄段(8.1%),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区域上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简单化趋势且晚古生代年龄比重增加。结合该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原泥盆系沉积时代重新厘定到晚石炭系早-中期,认为东准地区的碰撞拼贴时间应发生于晚石炭世,并非是不同期次碰撞拼贴之产物。  相似文献   
126.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哲斯组宏体化石新发现和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方俊钦  赵盼  徐备  邵军  汪岩 《岩石学报》2014,30(7):1889-1898
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表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南部哲斯组下部为一套滨浅海相地层,上部逐渐向陆相地层转变,代表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在西乌珠穆沁旗西南毛登地区前人发现放射虫的哲斯组相同地点和层位发现了宏体的腹足类螺化石及双壳类化石,环境分析表明这些宏体化石应形成于近岸的潮间带或潮下带水体。对中二叠统哲斯组地层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表明哲斯组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以浅海相和滨浅海相为主体,而非深海洋盆。  相似文献   
127.
The research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basin as a Yangtze ecotope of Cathaysian Tethyan area. It is dominated by benthic fauna, including brachiopods, Fusulinids, corals, bivalves, foraminifers, ammonites, bryozoans,Crinoids and pleopods which are less common with traces of trilobites, stromatoporas, nautilus and sporopollens seen in one or two areas,which a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sedimentary faci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ossils and research on bur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middle Permian middleTriassic,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eature of fossils in time and space, seventeen communities are recognized, the coposition, construction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each community are expounded. Study shows that different ecological type biocoenose are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which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sessile benthic community in the main research area, composed of Mianzhu, Mianyang, Deyang and Santai and nektonic community in marginal areas in the research area subdivided into two parts: Areas around Guangyuan-Nanjiang-Tongjiang, located at the margins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research area, and areas around Wenchuan-Maoxian-Dayidafeishui situated at the western borders of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ties with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six kinds of biofac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describ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biofacies pattern are established. Category,ecotype, typical communit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each biofacies are elucidated in this paper. The subdivision and analysis of community are meaningful for the studies of paleoenvironment ,paleogeography and their evolutions,The research of biaofacies is important for the recovery of paleobiogeography and paleoplat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8.
考虑到同轨道拍摄的长条带卫星影像具有相同的误差分布特性,针对资源三号的标准景影像产品,提出了基于轨道约束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首先,根据同轨相邻影像的偏移量计算轨道影像坐标系下的像点坐标;其次,通过同轨每景影像的RFM重新生成轨道影像的RFM,同时生成补偿格网;然后,根据基于像方仿射变换的RFM对轨道影像进行区域网平差;最后,利用求得的轨道影像的仿射变换参数重新计算原始单景影像的仿射变换参数。利用不同地区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数据的试验表明,基于轨道约束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以下简称轨道平差)在稀疏控制条件下,其精度明显好于单景影像平差的精度。在6控情况下,太行山试验区达到平面2.504m高程3.117m,在渭南试验区达到了平面4.061m高程2.895m。试验结果证明了轨道平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9.
在Qt平台上,基于QSSP软件,利用C++进行地震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采用按阶段反演的方法,第1阶段反演采用热浴算法进行全局搜索,先按断层区域的构造背景等初始条件对参数范围进行划取,在该范围内随机给定一组初始值开始迭代,使波形初步拟合避开局部最优解;第2阶段反演使用拟牛顿法进行快速收敛,提高波形拟合程度,迭代至目标函数小于误差条件时停止,输出满足误差条件的待解模型参数。为避免模型参数出现病态问题,使用拉普拉斯方程建立平滑矩阵并引入平滑因子对断层模型进行平滑约束。使用棋盘模型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将全国13个台站的重力数据积分后对2013-04-20芦山7.0级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反演,并与其他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0.
蒙阴盆地是在库拉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中国东部隆升伸展板块裂解阶段发育起来的。在中生代,盆地的成生演化经历了侏罗纪拗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早白垩世拗陷—裂陷阶段。在相应沉积演化过程中,形成侏罗纪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早白垩世早期滨浅湖—半深湖相灰绿色细粒陆屑岩沉积,早白垩世中期河湖相凝灰质复陆屑岩类夹火山碎屑岩类沉积,早白垩世晚期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沉积中心在侏罗纪和早白墨世早期皆偏于西北部,此后,向东南部迁移。晚白垩世,盆地处于风化剥蚀阶段。古近纪,受新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影响,盆地又处于拗陷—裂陷阶段,相应形成山间河湖相—山麓堆积相类磨拉石建造。古近纪末期,该盆地整体隆起处于长期风化剥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