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872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鲁智帅  谢庆宾  张津宁  祁利祺  许涛  陈佳  相泓含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0-2023030020
博格达山北缘是准噶尔盆地与天山造山带之间的关键部位,是研究盆山关系的重点区域。博格达山北缘二叠纪中、晚期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时空演变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勘测、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实验和地震资料解析等方法,针对博格达山北缘东、西部两条剖面—大龙口剖面和井井子沟剖面开展研究,分析其沉积类型和演变过程,解析盆山构造变形和发育特征,探讨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瓜德鲁普统乌拉泊组为湖成三角洲相,井井子沟组至红雁池组为湖泊相,乐平统泉子街组为冲积扇—河流相沉积,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为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研究区可分为两个主要构造层,下构造层以伸展断陷为主要结构,上构造层以前陆冲断为主要构造变形;多期构造活动控制瓜德鲁普统、乐平统沉积演化过程,在挤压构造背景下,瓜德鲁普统的湖泊相转变为乐平统冲积扇—河流相沉积,晚期构造活动趋于稳定,区域进入准平原化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2.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22,24(2):190-190
近年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及英文版)连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作者根据迈尔(Miall,1985)文章的观点和方法,把他们研究地区碎屑岩剖面中的每个岩层中的岩石挑出来,归纳出一些岩石类型,如砾岩、砂岩、细粒岩等,并称它们为岩相(lithofacies)。这不符合沉积相的定义。我曾写过几篇文章,即冯增昭(2018,2020)及Feng(2019),指出这些问题,希望国内外的作者、尤其是国内的作者,不再继续盲目地引用和传播迈尔(1985)文章的观点和方法。迈尔是第1个称岩石(实际上是沉积物)为岩相的人,他的观点和他提出的相分析方法误导了沉积相的正确定义及正常的相分析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迈尔(Miall,1985)文章中的问题,即他把沉积物当作岩相并用岩相分析相。不讨论他文章的贡献及建筑单元中的一些术语欠严谨的问题。在这里,必须申明,本文中的相,是沉积岩石学中的相,不是火成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地质学分支学科中的相。岩相、相和沉积相是同义的术语。当然,这些术语的定义是有争议的,希望遵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的方针和地质实践,逐步地解决这些争议。  相似文献   
143.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deposits exist at many marine sites, which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methane hydrate resources worldwide. Attributed to the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field data and synthesizing experimental samples, the formation and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remains less understood and characterized than the pore-filling hydrate in current literature. This study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microscale sedimentary propert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property of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sediment are also introduced. Shortcomings in current theori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are proposed. The work is hop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research into the hydrate accumulation, geophysics, and hydrate exploitation targeted at the grain-displacing hydrate in the marine sediments.©2022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144.
谢皓  刘彩彩  张会平  詹艳  赵旭东 《岩石学报》2022,38(4):1107-1125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自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向北扩展的前缘断裂,其新生代活动性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运用热年代学、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和地震学等方法对阿尔金断裂带的性质、组成结构、断裂活动时代、走滑断裂运动特征、走滑位移量和走滑速率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对阿尔金断裂带沿线受其控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年代、沉积演化特征虽然也有一定研究,但往往仅限于单个盆地,缺乏对沿线盆地整体的对比认识,造成对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起始时间及阿尔金山的隆升历史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阿尔金断裂带沿线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磁性地层年代与沉积相演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建立阿尔金断裂带沿线盆地新生代沉积序列和年代框架;辅助热年代学等资料,提出阿尔金断裂带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始新世-中中新世,阿尔金断裂带以大幅度的走滑运动为主,同时伴随着阿尔金山小范围的隆升;中中新世开始,阿尔金山开始大规模的隆升,伴随着较少量的走滑运动;晚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145.
在扬子板块西缘断续分布有多套变质沉积岩系,厘定区内不同岩石单元的时代对于探讨扬子西缘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露于扬子板块西缘米易垭口地区的五马箐组变沉积岩以及侵入其中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五马箐组的沉积时代介于1.19~1.01Ga,其地层归属为会理群而非康定群,位于五马箐组之下的“冷竹关组”并非变沉积地层而是一套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五马箐组碎屑锆石年龄存在~1.56Ga、~2.50Ga两个主要峰值以及~1.43Ga、~1.68Ga、~1.87Ga、~2.32Ga、~2.68Ga五个次要峰值,推断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撮科杂岩、隐伏的或还暂未发现的太古代基底岩石、同时期岩浆岩和早期变沉积岩的再循环。碎屑锆石的ε_(Hf)(t)值在~1.7Ga发生了显著变化,暗示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体制由陆壳汇聚向裂谷活动转变,且在~1.56Ga处于裂谷岩浆活动的峰期。花岗岩体正的ε_(Hf)(t)值反映出扬子板块西缘在~1.0Ga有一次新生陆壳生长事件,可能是格林威尔造山后的伸展塌陷构造背景下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6.
新疆博格达山主体由石炭系海相火山一沉积岩系组成,以发育两期双峰式火山岩,但不发育花岗岩为特征,对其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演化争议较大。本文重点对博格达山北部两个晚古生代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利用物源区的演化,约束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测年结果显示博格达上亚群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宽,主峰年龄为343~284 Ma(80%),次峰年龄为386~375 Ma(3%)、503~441Ma(7%)和871~735 Ma(10%);芦草沟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值非常集中,主峰年龄为358~279 Ma(97%),次峰年龄为257~251 Ma(约3%)。博格达山中部原石炭纪博格达群上亚群与西部和南部下芨芨槽群相当,应属于早二叠世,中部一东部的石炭一二叠纪界线应在博格达下亚群一上亚群或居里得能组一沙雷塞尔克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之中。博格达北部地区晚二叠世以南侧天山物源区供给为主,反映出晚古生代期间博格达山地区至少存在晚石炭世末和中二叠世两期构造隆升。结合区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地区晚古生代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早石炭世弧后盆地裂解阶段、晚石炭世碰撞拼贴阶段、早二叠世碰撞后伸展阶段、中-晚二叠世再次隆升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47.
对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探讨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浅层生物气成藏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发育3期下切河谷,形成了3套沉积层序;因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末次冰期以来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相对完整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长江三角洲浅层天然气是未经运移的原生生物气,其主要富集于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层序内,气藏为自生自储同生型的岩性圈闭。河口湾—河漫滩和浅海相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河口湾—河漫滩和河床相砂质沉积物为主要储集层。因此,研究区晚第四纪多期下切河谷沉积层序有利于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特别是晚期下切河谷内河口湾—河漫滩相砂质透镜体以及河床相砂体可作为优先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8.
储层的沉积相研究通常是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控制着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宏观分布。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信息,运用沉积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及测井相等划分沉积相的标志,对研究区内钻井进行单井沉积相划分,对不同钻井之间的沉积相进行综合比对,结果认为LEP区块长2段主要从三角洲前缘高建设的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49.
In mine soil, quantific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C) derived recently from biomass decomposition is complicated by the presence of fossil (geogenic) C derived from coal, oil shale, or similar material in the overburden. The only reliable method for such measurement is 14C analysis (i.e. radiocarbon dating) using instrumentation such as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which is too expensive for routine laboratory analysis. We tested two previously used and two new methods for recent C quantification and compared them with 14C AMS radiocarbon dating as a reference using a set of soil samples (n = 14) from Sokolov, Czech Republic: (i) 13C isotope ratio composition, (ii) cross polarization magic angle spinning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PMAS 13C NMR) spectroscopy, (iii)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coupled with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d (iv) Rock–Eval pyrolysis.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OC determination (dry combustion, wet dichromate oxidation, loss-on-ignition) were also compared to quantify any bias connected with their use. All the methods provided acceptable recent carbon estimates in the presence of mostly aliphatic fossil C from kerogen. However,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s were obtained with two approaches using Rock–Eval pyrolysis parameters as predictors, namely (i) S2 curve components and (ii) oxygen index (OI). The S2 curv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lower thermal stability of recent vs. fossil organic matter. The OI approach corresponded well with 13C NMR spectra, which showed that samples rich in recent C were richer in carboxyl C and O-alkyl C.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the greatest potential as routine methods for recent C qua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0.
南秦岭主要类型热水沉积岩的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泥盆纪沉积柱中产有多种类型海底热水沉积岩.它们的ΣREE偏低(平均63.09×10-6),REE配分曲线平缓右倾,La/Yb=2~8,Ce亏损,总体上与海水相似。产于Sedex含矿层中的热水沉积岩具有正Eu异常,与现代海底热液及红海热液沉积物可比;而产在Sedex含矿层以下地层中的热水沉积岩Eu亏损,与EPR热液沉积物相似。REE地球化学研究和岩石学研究结果一致,支持热水沉积岩REE来源于海水及部分下伏沉积柱(包括基底),含矿热水沉积岩是盆地热演化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深度和规模的循环对流体系在海底的化学沉积,而Sedex含矿层以下地层中的热水沉积岩则是浅部热水对流循环的海底显示.成岩和变质作用对岩石的REE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