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75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741.
自“七五”以来,小秦岭区在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发展演化阶段,区域构造格局,金矿类型的系列性和序列性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新进展,初步建立起了小秦岭“折离-变质杂岩核”构造体系,从而为金的区域找矿、远景预测及新类型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2.
The effect of a smooth rigid stratum, located beneath a dense sand layer,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of surface and shallow strip footing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n advanced experimental model. A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presented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urface foot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reaches a minimum value at a specific sand-layer thickness. Any increase in the layer thickness above this value causes an increase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up to that corresponding to a continuous media.Notation H= thickness of the sand layer - B= foundation width - N q and N =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for a semi-infinite layer - N qs and N s=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for a finite layer - H o /B= limiting depth - D r= relative density - = angle of soil internal friction - M= model width - D= depth of surcharge - q= bearing stress, pressure applied on the footing - q u= bearing capacity - = unit weight of sand  相似文献   
743.
During the Pennsylvanian, formation of coal was a phenomenon that was spread over many continents. It 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to illustrate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coal seams in paralic clast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the Ruhr Basin (German Variscan foreland) during the Pennsylvanian in term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basin. Lithostratigraphic sections from exploration wells in the currently explored zone of the coal basin allowed the generation of volumetric lithofacies models, using geostastical methods. These models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ccessions that are widely correlated throughout the basin. We then evaluate the relation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elements derived from the facies models with the abundance of coal seams.  相似文献   
744.
中部4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昌吉凹陷,侏罗纪时堆积了浅水辫状三角洲相粗粒砂砾岩与深水湖泊相泥岩沉积,这些沉积在D2井区显示出多个明显的旋回.根据沉积相序变化、准层序叠加样式、测井曲线特征,通过伴生的低水位域底界面的识别及附近的超失、削截特征分析,仔细追踪和查明了10条关键层序界面,划分出9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低水位、湖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由于处于关键坡折带的下倾方向,每个层序均具有完整的三分结构,年限平均约5Ma,共识别出27个体系域,准层序组62个,准层序148个.单个层序厚度平均209.3m,单个准层序组平均厚30.4m,单个准层序平均厚13.0m.  相似文献   
745.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常规车站布孔方式已很难满足目前地铁车站的设计施工需要。采用勘探孔有效控制范围的方法,对勘探孔平面布置形式进行探讨。收集并分析目前地铁车站在桩基设计方面的实例,以探讨地铁车站勘探孔孔深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46.
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某钻井中侏罗统的层序地层划分为例,对各种一维连续小波在地层划分中的效果进行尝试,发现采用db5小波用于层序划分较为理想。通过利用db5小波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将测井信号与深度的关系转换为与深度及尺度域的变化关系,以此识别出了层序界面。利用该小波变换进行的层序地层划分,与传统方法划分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47.
浅层地温能分布面积广,通过热泵技术在城市和乡镇都可普遍利用,这一清洁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天津某公司改燃工程实例,对浅层地温能技术的设计思路、对井方案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新能源的重视,也对其出现的问题如对井间距、回灌量保证程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48.
2006年4月3日至9月19日在山西代县发生一次3.7级震群,着重研究该震群活动的时序列特征、韵律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相关参数。进一步探讨其对周围地区中强震的指示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活动是该区域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并与周围350 km范围内华北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749.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班公错-怒江一线的中特提斯洋盆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从板内裂谷-洋盆扩张-双向俯冲-碰撞闭合-整体造山的全部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作为"活动陆缘"的羌南盆地记载着中特提斯洋盆从形成-消亡的全部沉积历史:包括裂离阶段的陆相碎屑岩、洋盆扩张阶段的稳定型碳酸盐岩、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型碎屑岩、火山岩、碰撞闭合阶段的前陆盆地和弧前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整体造山阶段的山间盆地陆相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7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