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50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南秦岭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铅银锌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中部,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柞水—山阳矿集区内。该带东西长约71 km,南北宽1~7 km。对带内银洞子(铜)铅银菱铁矿床、黑沟铅锌菱铁矿床、桐木沟锌矿床、南沟(银)铅矿床和松林沟铅矿点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矿体均严格产于中-上泥盆统青石垭组,具有明显的时控、层控、岩控及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特征,属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矿床,构成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铅锌银成矿系列。建立以层控+热液改造为主控矿条件,以青石垭组热水沉积岩+断裂+化探异常+硫化物、重晶石、菱铁矿蚀变分带为组合的找矿模型,对柞山地区金属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刘东生等60多年前描述的在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的Hipparion sp.,材料较少,但形态特殊,此后一直未见相关报道.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又发现了类似三趾马化石的新材料.新发现的Hipparion sp.个体小,原尖短、圆,次尖明显偏向舌侧,次尖颈收缩,DP4的次尖几乎完全孤立;原小尖褶长大复杂,次附尖粗大、分叉,向外伸出;端附尖长大,根部收缩,内侧收缩沟内伸,并呈复杂的褶沟.这些组合特征与包括Hipparion chiai在内的灞河组上部3种三趾马扁长的原尖截然不同,也区别于九老坡的Hipparion plocodus(Hipparion fossatum),而接近于大庙沟的Hipparion sp..新材料的发现表明灞河早期的这种形态比较特殊的三趾马可能延续到了灞河晚期,甚至更晚的时代,同时在白鹿塬西侧蓝田汤峪河道一带有新近系地层出露.  相似文献   
93.
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战略基地和大西北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能力关乎国家能源和生态安全,探究陕西省能源供给与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3E)的协调性及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能源供给为切入点对陕西省3E现状进行定性分析,推断能源供给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支撑作用。选取25个指标构建3E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能源供给、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2)陕西省能源供给、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关系波动大;(3)能源供给、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度对能源供给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4.
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陕西夏季降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8年陕西78个气象站夏季 (6—8月) 降水资料、NCEP/NCAR位势高度场和风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陕西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以期为陕西夏季降水的气候预测提供线索和依据。结果表明:陕西夏季降水异常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El Ni?o发展阶段和La Ni?a衰减阶段,陕西夏季降水偏少; El Ni?o衰减阶段和La Ni?a发展阶段,陕西夏季降水偏多; ENSO不同阶段对陕西7月降水影响最为显著。比较而言,El Ni?o事件对陕西夏季降水的影响更加显著。在El Ni?o衰减、La Ni?a发展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偏弱,而在El Ni?o发展、La Ni?a衰减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偏强,El Ni?o过程对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更加显著。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和东亚夏季风的强弱,进而影响陕西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95.
陕北油气田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进行回注采油。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污水适应于不同地质特征的产层。这即解决陕北特低渗油层注水的水敏性问题,同时也使大量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6.
基于GIS的陕北景观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陕西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基础,应用Arc/Info和Arc/view等GIS专业软件,对陕北地区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景观分类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在斑块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计算了相应的参数和景观指数,定量揭示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与类型特征。为进行深入研究和揭示生态过渡地带生态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和榆林市黄土窑洞建窑环境进行考察,总结分析了在黄土介质中修建的土窑洞崩塌灾害多发性原因,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该对策可广泛适用于我国黄土窑洞分布区。  相似文献   
98.
定边盐湖区共有14个硫酸盐型盐湖。固体盐矿主要产于苟池和花马池,上部为石盐层,下部为芒硝和白钠镁矾层,其~(14)C年龄距今14700~12400a间。液体矿分布广,包括湖表卤水、晶间卤水和孔隙卤水,其蒸发析盐过程服从Na~+·Mg~(2+)∥Cl~-·SO_4~(2-)—H_2O四元体系相图所指示的规律。湖盆多彼此孤立不相连,为河流侵蚀和风蚀成因。盐分主要来源于白垩纪地层和周边盐渍地。  相似文献   
99.
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文章将陕西铅锌矿分为海底喷气沉积型(即SEDEX型)、与海底喷气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类SEDEX型和MVT型3类.对马元(MVT型)、南沙沟和江坡(类SEDEX型)、铅硐山和二里河(SEDEX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等矿物进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定结果表明,3类矿床各具特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的Co、Ni、Th、Y含量较低,而Mo、Cs、Sr、Ba、T1含量较高;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闪锌矿的Sn、Sb、W含量较低,而Mn、Y、Zr、In含量较高;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闪锌矿的Li、Zr、CB、Ba含量较低,而W含量较高;在闪锌矿Li-Cs、Zr-In、W-Sn、∑REE-δEu、δEu-δCe散点图上,5个矿床的投点按上述3类分别集中.但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与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而与马元铅锌矿床差异较大:在闪锌矿Sr-Ba、Co-Ni、Th-Y、Mo-T1散点图上,马元的投点集中于一处,而其他4个矿床的投点集中于另一处;马元闪锌矿具有十分明显的铕正异常,而南沙沟、江坡、铅硐山和二里河闪锌矿铕异常不明显,或具有负铕异常;5元素矿床闪锌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稍富集的右倾型,但马元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其他4个矿床.  相似文献   
100.
观花坪铜银矿床位处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床产于下寒武-中奥陶统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建造与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碎屑岩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区域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但在矿区范围内,铜银矿体则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均赋存于叠加在不整合面的断裂破碎带中,明显具后生成矿作用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铜银矿床为多期次多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复杂矿床,特别是南秦岭华力西期与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本区铜银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