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8篇
  免费   9603篇
  国内免费   12926篇
测绘学   7402篇
大气科学   8626篇
地球物理   11128篇
地质学   27752篇
海洋学   6902篇
天文学   3602篇
综合类   4064篇
自然地理   8551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662篇
  2022年   1867篇
  2021年   2175篇
  2020年   2220篇
  2019年   2764篇
  2018年   2099篇
  2017年   2442篇
  2016年   2512篇
  2015年   2829篇
  2014年   3313篇
  2013年   3519篇
  2012年   3513篇
  2011年   3684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3725篇
  2008年   3701篇
  2007年   3840篇
  2006年   3715篇
  2005年   3436篇
  2004年   3012篇
  2003年   2763篇
  2002年   2426篇
  2001年   2128篇
  2000年   2065篇
  1999年   1849篇
  1998年   1623篇
  1997年   1233篇
  1996年   1055篇
  1995年   933篇
  1994年   854篇
  1993年   724篇
  1992年   483篇
  1991年   421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南华北盆地户部寨第三系沙河阶组粉砂岩低渗透储层为例,总结了其中发育的5种类型构造裂缝组合,即:①南北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②东西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③缠结状多组剪切构造裂缝;④组合状交切的多组剪切构造裂缝及张裂缝;⑤散状无序排列的构造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弹性试验构造物理模型,沿现应力场96°方向,均匀地对该模型逐步增加外载力。结果表明,沿各组合裂缝尖端分别形成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垂直于裂缝的Ⅰ型等色线条纹;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平行于裂缝走向的Ⅱ型条纹和斜交于裂缝走向的复合型(Ⅲ型)条纹。第①类组合裂缝尖端以Ⅰ型等色线条纹的拉张应力和张剪应力为主;第②类组合裂缝尖端以复合型(Ⅲ型)等色线条纹的挤压应力为主;第③、④和⑤类组合裂缝尖端的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当模型外载荷接近1000kg时,裂缝尖端起裂,并开始发育显微裂缝,而当外载荷达1100-1200 kg时,沿裂缝尖端部位形成宏观裂缝,并开始扩展。5种类型的裂缝组合扩展发育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①,③,⑤,②,④。其中第①类共轭裂缝组合起裂最早,扩展最快,裂缝间的连通趋势最好,说明规则分布的构造裂缝组合,在垂直于外施加载衙时更易达到连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李勇  ALDENSMORE  周荣军  MA  ELLIS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3.
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应用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降水这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入手,在对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降雨强度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值,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根据降雨量等级,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防灾预报。  相似文献   
994.
岩石复电阻率Dias模型及其参数求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ias模型是众多描述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模型中的一种,它不但参数少,且可由这些参数导出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参数。针对Dias模型参数的求取及反演解的不确定性评价,这里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阻尼最小二乘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参数求解空间离散化,利用模拟退火找到全局最优解区间,然后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在解空间进行求解。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原来两种方法的反演速度慢、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值的缺点,并实现了对反演结果多解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石复电阻率数据的处理解释,Dias模型的使用比传统的Cole模型及其变形更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5.
VTI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求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研究了多波速度与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应大偏移距以及强各向异性介质的双平方根方程,进行速度和各向异性系数分析,并将批量计算与交互解释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各向异性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提取,并形成了一套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求取地震波纵、横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系数的方法和软件。所求取的参数可用于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多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也可为地层地质解释提供参考。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层次化网络SCADA通讯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在大型网络分布式SCADA(Super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应用系统中解决诸如电力、通信、石油、化工、制造业等行业或领域,在过程、流程、状态方面的数据监视、数据控制、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的高效、实时问题,解决各级子系统之间人工逐级汇接的问题,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这里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网络SCADA通讯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在层次化网络SCADA模型中,引入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机/服务器查询方式数据通讯技术和点对点主动数据传递技术而建立的。根据该模型所设计的产品,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应用该模型可以较方便地构造分布在不同区域计算机上的SCADA系统,进行高效的实时通信。该模型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大型分布式网络化集中SCADA系统的设计、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十分有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97.
基于MAPGIS明码文件的绘图转换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基于MAPGIS明码文件开发出的MAPGIS明码格式转换系统软件的结构及功能,并说明该软件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建立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油气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评价的基础。本系统采用动态自适应结构,收集、录入了几十年来我国油气化探数据,可以完成油气化探数据登录、管理、浏览、检索、报表、数据预处理。文章中论述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反映了油气化探数据库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99.
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综合化探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酸解烃、顶空气、吸附丝及甲烷碳同位素方法对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进行了综合油气化探测量,建立了该区这几种方法指标的化探异常模式,在总结已知油气区异常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化探方法及指标组合并运用于未知区域,圈定了油气远景靶区。探讨了地表化探异常与石油地质特征的关系,为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体素模型的三维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产资源勘探数据的特点,研究了适合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的体绘制模型和空间插值算法。基于IDL软件平台,开发了三维数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地质体的物性特征展示出来。最后,以内蒙古某金属矿床钻孔资料为例,对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技术进行了应用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