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黄河中游地区环境脆弱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黄河中游地区为对象,研究和分析了其环境的脆弱形势,并编制了1:200万黄河中游地区环境脆弱形势图。将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分成5类:紧张环境形势(较脆弱)、危急环境形势(脆弱)、危机环境形势(很脆弱)、灾难性环境形势及突发性灾害环境形势。区分上述不同环境形势的指标因子很广泛,结合黄河中游地区的特殊性以及环境主导因子规律,主要选择了污染、地方病、土壤侵蚀、干旱缺水,森林退化、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因子。所编制的环境脆弱形势图反映了4方面的内容:(1)不同景观类型、地理系统和区域的自然人口承载能力;(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和自然环境发生不可逆变化的起因、特征和程度;(3)自然环境对人类干扰的敏感性及社会经济的弱点;(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果及其同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反响。在制图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该地区脆弱环境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将环境形势、区域分布规律和主导指标因子结合起来,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成8个区,为对整治不同脆弱形式和程度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2.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雷暴天气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是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带。年、年代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共占年雷暴总日数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一日内12~22时为雷暴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雷暴的环流形势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确定了各型雷暴预报模式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5%以上,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填补了雷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雷暴的业务预报预警以及防雷减灾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