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按照韧性剪切带的发育程度,将区内划分为迁西群分布区的弱变形域和遵化群分布区的强变形带。根据各种形变特征,认为迁西群及遵化群分别存在三次及两次叠加褶皱,其中迁西期形成的为轴面南倾的东西向线状同斜褶皱;遵化期第一幕为北东向摆动的紧密线形倒转褶皱。由于边界条件的限制,叠加在迁西群上的褶皱,轴向转为近南北向。迁西期褶皱因属同斜而具简单层状体特征,故每个单体的叠加背向形并非三斜对称,主要部分也并非穹盆构造,而为w形蛇形弯曲,不存在原生的穹隆或卵形群构造;遵化期第二幕表现为舒缓的东西向叠加褶皱。区内的主要构造样式为包括迁西群在内的由叠加褶皱及两组共轭韧性剪切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迂西-曹在卵形隆起区;遵化群的弧形褶皱群被密云-喜峰口-王厂左行平移韧性断裂带带动形成的宽城-遵化帚状构造亚区以及由遵化群形成的青龙王厂-迁安重熔片麻岩穹隆亚区。  相似文献   
62.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3.
钩状褶皱又称无根钩状褶皱,是区域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的特有构造形态之一,与面状构造置换密切相关。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恢复大型褶皱形态和变质岩原岩产状。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汶川─理县志留系茂县群中广泛发育的无根钩状褶皱的形态、产状、成因和与大型褶皱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新疆构造运动期序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期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期、古生代2期17幕(次),中新生代3期9幕(次)  相似文献   
65.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用P、S波最大振幅比法计算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MS2.5~3.7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对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伽师小地震主要以走滑和正断层为主,与该时段发生的伽师6级强震具有相似的断错性质。1997年伽师小地震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北东或近南北向,与1997~1998年6级强震主压应力P轴方位一致。1997年4月6日6.4级和1998年8月2日6.1级两次6级正断层地震前出现地震空段现象。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The modulus of rock is one of the basic elastic parameters of the earth’s medium. Under theassumption of linear elastic theory and Poisson medium,other parameters can be calculated fromit .But the real earth mediumis nonlinear elastic and has not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and strain.This causes relatively big differences betweenthe dynamic andthe static modulus of rock.In nonlinear elastic theory,the Young’s modulusEis replaced bythe nonlinear elastic modul…  相似文献   
68.
综合分析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的多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可划分为3种不同的沉积相和4个岩性段;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2.68-2.45Ma。为冲洪积相沉积。冻融褶皱开始出现,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2)2.45-2.11Ma,为冲洪积相,地层中冻融褶皱多呈扭曲状,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变得凉爽干燥;(3)2.11-1.49Ma,沉积相为冲洪积相-冰缘沉积相,以冰缘沉积相为主,冻融褶皱层开始增多,出现了喜凉的介形类化石。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最大,灌木也相对增加,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4)1.49-1.36Ma,为冰湖沉积相。地层中普遍出现冻融褶皱,喜凉的介形类化石丰度很高,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气候干旱寒冷。  相似文献   
69.
笔者等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东南约25km处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一个厚30余米、呈北西向延伸的滑塌岩块。滑塌岩块的岩性主要为薄层黄灰色微晶灰岩与青灰色泥质微晶灰岩互层,单层厚多为1~2cm。风化面上可见青灰色泥质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强,呈突出状。青灰色薄层泥灰岩在宏观上即见大量层间破碎,几乎层层都被小的同生断裂错开,有的薄层被分割成叠瓦状的碎块,有的被邻层的泥质贯入而分割成一个个竹节状块体(即布丁构造)。同生小断裂和布丁构造为同沉积期的地震造成,因此,发育同沉积布丁构造的薄层微晶灰岩可以看作是典型的震积岩。整个岩块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且变形强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弱。岩层在下部强烈褶皱,向上规模和强度都逐渐变小,直到变为未变形的平直岩层,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褶皱是岩块受地震影响而整体滑塌过程中的变形记录。震积岩和滑塌褶皱都揭示了盆地边界的拉张背景,同时指示盆地自南东向北西水体变深的地貌格局。这一发现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的早期就已有地震事件发生,与已知的腮四组震积岩和腮五组微晶丘一起,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期,本地先后至少有两个阶段处于不稳定的地震活跃阶段。腮林忽洞群可能相当于白云鄂博群的下部,后者中产著名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的同位素年龄值有2.1~0.4Ga多种不同的结果,但多位微体古生物学者均认为是震旦纪至奥陶纪,且在腮林忽洞群中还发现了三叶虫碎片,故作者等在本文取信腮林忽洞群为寒武纪~奥陶纪。在腮林忽洞群顶部产有厚近百米的微晶丘,与白云鄂博矿区的赋矿白云岩相当,可能均是热水沉积形成。所以,本文对于认识白云鄂博地区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寒武纪-奥陶纪?)的大地构造性质及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推导出了在云降水粒子群为小旋转椭球水滴群、椭球旋转轴呈正态分布、云降水粒子谱为M-P分布情况下的雷达气象方程,并且重新定义了相应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确定了在用雷达测定非球形雨滴降水时的订正系数。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雨滴形状和分布特征订正、提高降水测量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