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8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魏建全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6):63-64,66
分析了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地勘队伍经济体制的影响,论述了适时改革地勘单位产权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地勘单位应该建立混合经济架构的设想,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44.
Urban land transformation for pro-poor econom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lomon Benjamin 《Geoforum》2004,35(2):177-187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into a setting for clustering local economie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poverty policy. This transformation has several functional aspects, which in turn have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Underlying both the func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s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local democracy. Such a conceptualization puts to center stage several paradoxes: A terrain that seems “slum-like” turns out to be highly productive and employment generating. Complex tenure forms and mixed land use seen as “unplanned” turn out to be pre-requisit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institutional paradoxes that contrast efforts at “transparency” and managerial “best practices”. Here, the messiness of local bureaucracies in municipal government turns out to be critical for poor groups to influence interventions in their favor. Influencing the public proces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stealth-like ways rather taking a more visible approach. Most fundamentally these issues remind us that the potential of cities to reinforce or reduce poverty moved far beyond projects and programs and the normative frameworks used by plann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stead, it is the transformative process of turning land into economic settings that might be at the center stage. This is a stage where poor groups are the central actors who stealth-like draw on complex alliances across ethnic and class lines to shapes cities in their interests.  相似文献   
45.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罗云云  李瑞雪  屈明 《山地学报》2004,22(2):254-258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km2,为丘陵低山区。按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把坡度和高程各分为3级,即:0°~15°、15°~25°、>25°和500m以下、500~800 m、800m以上。从1:10 000地形圈上提取土地坡度和高程分级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叠加,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结果表明,土地面积随坡度、海拔级的增加而加大。耕地分布在各个高程级0~15°的缓坡上,800m以上地区面积最大,果园和森林大多分布在800m以上>25°的陡坡地上。通过分析比较小流域各个行政村2002年农业总收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收入与坡度和高程的关系,可以看出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坡度和高程状况,结合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为山区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会展经济,在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应该尽快、尽早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首先应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会展经济对云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按照会展发展的原则和云南发展会展经济的步骤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47.
张守洁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7-360,376
0前言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频繁而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任务任重而道远。回良玉副总理2004年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因此,总结近40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国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地促进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各项措施落实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48.
城市地质是基础地质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是城市地质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中普遍存在基础地质薄弱、灾害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的成因分析、第四系覆盖区地质调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基岩出露区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结构构造分析等问题。基础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础地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成为薄弱环节,是严重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49.
1952~2003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 长期变化态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中分别利用Gini、GE等指数,以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详细考查了从1952~2003年,我国省市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变化态势及其在东部-内陆、南方-北方、高城镇化-低城镇化地区等方向上的变化。人均实际GDP的Gini、GE等指数显示,从1952~2003年,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总体态势是以较缓慢的速度逐步增加。具体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不均衡呈周期性地上升、下降运动。就我国省市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的变化而言,一是在沿海-内陆和高城镇化-低城镇化方向上,分别在1990s中期和1980s中期以前,我国省市区经济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部不均衡,但区域之间不均衡则不断增加,并逐步成为省市区经济不均衡主要部分;一是,在北方-南方方向上,我国省市区经济不均衡则是一直表现为区域内部不均衡,区域之间不均衡对省市区经济不均衡的贡献一直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50.
In this intervention article I contribute to discussions of moral economy by arguing that scholars should reconsider the nature of value. Neoliberalism considers only exchange value. As a consequence neoliberal policies try to manage problem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with economic systems and instruments that are mis-calibrated to the material realities they are meant to represent. Value has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ecogniz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value leads to new means of resource valuation, such as extending the time-frame of instruments and changing the nature of privatization. In conclusion, I argue for the need for new theories of use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