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497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运用声波时差法计算76口钻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对比法以钻井的地层剥蚀量为起算点和约束点,以相交剖面在交点处的剥蚀厚度相等为原则,计算全区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江陵凹陷N/E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史和生排烃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2.
详细研究了七段、约130km长的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松辽盆地之下壳幔之间为相对厚的Moho过渡带。可分为薄Moho和透镜状Moho以及过渡型Moho,与之对应的壳幔结构也有差异。松辽盆地的发育阶段明显地可分为断陷期、拗陷期以及夭折期,不同的壳幔结构可能与松辽盆地不同的发育期存在密切联系。此外,通过对比,认为裂谷盆地区具有类似的特殊壳幔结构。在裂谷区,壳幔之间强烈相互作用,不同的地壳组成和裂谷形成的不同阶段是形成不同壳幔结构的主要原因,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并与裂谷的形成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33.
古钾盐成矿条件和塔里木盆地找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发现的钾盐矿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大型钾盐矿床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塔里木盆地西部,在地史时期接受多次海侵,且盆地内广泛出露岩盐矿,是一有利的成矿区。古盐湖演化的最后阶段,浓度程度高的卤水汇聚到盆地的次级拗陷中,最后形成钾盐矿床,所以确定盐湖演化阶段盆地的次级拗陷位置对寻找钾盐矿至关重要。在详细查阅和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的野外考察认识和室内样品分析的数据,确立库车盆地的拜城—轮台地区和莎车盆地的喀什—和田、乌恰—阿克陶地区为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34.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下降盘内侧,是一个在早期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基础上后期通过差异抬升和断裂改造的背斜构造。该油田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从核三段和核二段下部的纯油藏,向上过渡到核二段上部带气顶的油藏,直到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油源对比表明其上部的油气是通过长距离垂向运移由下部成熟油气向上运移聚集的。下二门背斜是一个早期(核三段Ⅶ砂组沉积时期)伴随着边界断裂的快速下降而形成的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但隆起幅度不明显,早喜马拉雅运动(廖庄组沉积末期)使该区遭受强烈的挤压,形成从下到上幅度逐渐加大的背斜隆起,晚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张性断裂,使下二门背斜构造断裂化,形成了现今与断层有关的多种圈闭类型。与其相对应地该油田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成藏的特点,一是发生在核一段沉积末期古油藏形成时期,二是发生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古油藏遭受破坏和成熟油气开始大量充注的时期,三是发生在廖庄末构造抬升期的晚期和第四系沉积前的大量油气充注和现今油气藏定型时期。其油气成藏模式是早期通过单砂体运移通道侧向运移缓慢充注聚集,中后期廖庄组末期差异抬升运动导致势能差的急剧增大而快速充注和断裂改造垂向调整运移聚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35.
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74 86×108m3。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34%。基于流域水均衡的观点,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并对1994~2001年流域供水、用水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水资源的时空展布规律与社会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进一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6.
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中的应用--以饶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3):272-276,277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特征,将饶阳凹陷饶南地区的下古近系划分出了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其它均划分为3个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出古地形特征,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对各三级层序的含油性做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37.
由于扇三角洲体系具有相变快、相带窄、多物源等特点,导致扇三角洲砂体储层的精细对比十分困难.根据地震、钻井等资料,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提出了以5级层序为框架、以点物源为中心的储层精细对比思路.赵凹油田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类型明显受控于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以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水道砂体为主,局部发育泥石流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水道砂体为主.扇三角洲砂体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点物源的控制,在不同物源砂体的叠置区,根据主物源方向、砂体展布形态及岩性差异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物源的砂体,并进行单砂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938.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卿  孙希 《吉林地质》1997,16(4):32-41
松辽盆地为中国北方大型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它们于中亚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的东延部分。其中发育有含油气建造、含煤建造和红色陆相碎屑岩建造。在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有层间氧化和“泥-砂-泥”结构发育,并有良好的地下水承压和循环体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39.
何生  陶一川 《地球科学》1995,20(3):328-334
根据实测地温资料和岩石骨架热导率测试结果对本区今地温场的特征进行限分析,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古热流、成岩期原生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和磷灰石裂变烃迹的热中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热演化,所获得的认识对松辽分地东南隆起区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40.
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时代划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璞俊  杜小弟 《地质学报》1995,69(4):372-381
用超声波分散-沉降分离-K-Ar稀释法直接测定同沉积泥质组分的同位素年龄;青山色湍的视沉积年龄为111.9-89.0Ma;嫩江组上部暗色泥岩的视沉积年龄为77.676.8Ma;泉头组泥岩的视沉积年龄为123Ma。用Rb-Sr等时线法测得嫩江组下部泥质灰岩-泥岩层系视沉积年龄为81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