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A model of buoyant fluid rise is developed in aLagrangian framework. Results from the model are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laboratory and fieldexperiments. The model is sufficiently general toinclude geometries of any cross-sectional shape. Exact solutions to the asymptotic equations forcontinuous discharges from line and point sources andfor an instantaneous discharge from a point source areconsidered. Prismatic, cylindrical andspherical shapes approximate these three geometries,respectively. Accommodation of these shapes withinthe same general model allows for direct comparison. It is shown that, for discharges into a cross-flowthat may be stratified or unstratified, thenon-dimensional trajectory, thickness and dilution canbe uniquely specified using three parameters. Theseare the non-dimensional size of the source, the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initial fluxes of momentumand buoyancy and the number of orthogonal axes throughwhich entrainment can occur. Such non-dimensionalresult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xamining thosescenarios for which there are limited experimentaldata.  相似文献   
882.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对延寿跨断层短水准1988年至1994年计46期观测成果进行了数理统计处理(t分布检验),对其检验结果结合测线的布设、场地情况,干扰情况以及施测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认为观测成果中系统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利用改进措施后的观测成果进一步做t分布检验系统误差得以减小。  相似文献   
883.
肃南5.7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研究及其前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铭  李亚荣 《高原地震》2000,12(2):25-31
用P、S波振幅比方法反演了1988年11月22日肃南5.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计算了对应的P轴T轴。结果表明,前震的一组节面比较集中且与主震断层面大体一致,其主压应力轴也表现出对的集中,而余震(以及以后发生在该地区的一些小震)的断层面解则比较散乱,但总体上仍与该区的主要断层保持大体一致,但是余震的P轴和T轴则表现更大的散乱。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区微震震源机制的相对一致性是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884.
高文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2):210-215
本文对大地电磁感应的场源效应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用线电流为场源,均匀大地和三层结构为构造模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均匀场源的感应作了对比.场源效应受场源高度、信号周期、电阻率、测点距离等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和控制这影响,本文提出了“阻抗平均法”,该方法对消减场源效应有一定作用,使平面波的解释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885.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认识新生代礼乐盆地的热体制特征,利用耦合岩石圈变形、热演化和沉积过程的热力学数值模型,重建了8条骨干剖面的构造热演化史,并对主要构造单元的热体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裂阶段,热流总体上随时间增加,张裂结束时,海底热流一般介于70~80mW·m~(-2),基底浅埋区热流高于邻近凹陷区内热流;裂后阶段,非礁体发育区热流逐渐降低,现今海底热流一般介于65~70mW·m~(-2),局部区域热流因岩体侵位而有所增高,礁体发育区受到礁体与周围海水热交换的影响,海底热流降低或为负值,而基底热流可以达到70mW·m~(-2)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热体制主要是在古近纪岩石圈强烈减薄基础上,叠加了晚期岩浆侵位、基底起伏、沉积过程以及海底地形等局部因素影响的结果,礁体发育区热体制还受到礁体与周围海水热交换的影响;盆地凹陷中心区生油门限深度一般介于2000~2500mbsf,门限温度介于90~110℃;礁体发育区生油门限深度明显大于邻近的北1凹陷沉积中心区.  相似文献   
886.
王鹏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5):1970-1985
地震应力降是表征震源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震源谱计算得到.但如何从大量地震的观测谱中校正路径和台站效应,准确地分离出震源谱并计算应力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采用广义叠加反演方法通过分阶段叠加从观测谱中迭代分离出震源项、台站项和路径项,并利用分震级的叠加震源项与理论谱的拟合得到经验格林函数,再利用由经验格林函数校正后的真实震源谱估算出应力降.该方法不需要知道仪器响应、场地响应和传播路径上的衰减系数,并且不用事先假设震源具有自相似的恒应力降特征,计算效率很高,适用于反演大量地震的震源参数.我们将广义叠加反演方法应用于长岛震群,利用S波谱估算了1431个ML≥1.0地震的应力降.结果表明,广义叠加反演方法获得的震源参数和用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长岛震群地震的应力降较小(中值是0.3 MPa),变化范围很大(0.009~3.04MPa之间),属于低应力降事件集;同时应力降中值随地震矩增大而增大,偏离了自相似理论.应力降空间变化不均匀,高应力降事件主要集中在震群的端部(NW端),到最近断层距离的依赖性不强,在9、10km处的应力降中值略高于其他深度.根据应力降的变化特征和区域构造条件,我们推测地下流体在长岛震群的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引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其探测、解释精度.根据CSAMT中同一目标体相邻的回波信号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借助合成孔径思想,对CSAMT数据进行相关叠加合成,进而提高其探测精度.本文首先解决了把应用于波动场的合成孔径技术应用到频率域扩散场中,再通过模型算例表明合成孔径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强弱信号、提高分辨率、减小场源效应、提高信噪比等,通过噪声加载,也进一步证实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在CSAMT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8.
 Data from a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area at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suggest that releases depend on site hydrology and waste containment. Loss of packaging integrity has apparently caused episodic increases in 90Sr source strength, followed by gradual reduction as runoff carries contaminants away. Most flow and transport occurs during January–April storms in response to site hydrology. Diversion of runoff from undisturbed areas upstream of the waste site (1983) reduced flow through the site by more than 65% and annual 90Sr release by more than 45%. However, between 1983 and 1994, increases in 90Sr source strength have partially offset the diversion effectiveness. Selective source control in 1996 further reduced annual 90Sr releases by more than 30% in the first two year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ting treatment should increase over the next 5–10 years, if new 90Sr sources are insignificant. Received: 26 July 1999 · Accepted: 7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889.
南陵-无为地区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评价与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陵—无为地区包括无为盆地和南陵盆地两个主要构造单元,下三叠统为其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之一,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和龙山组以及南陵湖组。在巢湖平顶山剖面共采集三个组的样品74块。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整体偏低(<0.4%),但有三个层段达到了中等—好的烃源岩标准,累计厚度25~30m。该区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占绝对优势,且烃源岩整体处在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90.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