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3篇
  免费   3154篇
  国内免费   5836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3404篇
地球物理   3175篇
地质学   8948篇
海洋学   6284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191篇
自然地理   448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706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789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828篇
  2017年   865篇
  2016年   865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1141篇
  2011年   1257篇
  2010年   957篇
  2009年   1361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371篇
  2006年   1277篇
  2005年   1180篇
  2004年   1122篇
  2003年   1008篇
  2002年   950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536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南秦岭夏家店卡林型金矿床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控矿构造分析了夏家店金矿床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及成矿机理;矿床产于南秦岭陡岭古隆起边缘寒武系-震旦系碳-泥-硅质板岩及白云岩中;控矿构造具有二次韧性剪切变形、二次构造角砾岩化及二次脉体矿化的特征,显示出式样多种、性质多样、形式多变、活动期次与阶段多次叠加的特点;具体阐述了各构造作用阶段与矿化蚀变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层建造-剪切与张裂构造-热液渗流的成矿系统。属于沉积岩系、构造、热液活动3种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河南岸地下水资源,卡要为受塔里水河控制的具有高矿化背景的地下水,在塔里木河洪水的淡化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淡化带.这种淡化水对油田供水具有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田建设的发展.通过对塔埋木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为塔河南岸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地壳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训 《新疆地质》2004,22(4):343-350
根据新疆及其它相关地学断面所获资料,论述了中国西北盆山构造地区的地壳结构,已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山脉和盆地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它们的地壳厚度不同,表现为山区地壳厚,具有明显的山根:盆地区地壳厚度小,同时地壳分层和各层的组分也有所差异,这些地壳本身结构性的差异,以及它们所受到的应力状态和热状态的不同,就是小区各种构造活动产生的根源,最后从区内地质构造形成过程讨论了区内地壳不同结构形成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4.
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与找矿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友良 《铀矿地质》2004,20(1):1-3,15
本文概述了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简要介绍了滇西、川西高原、川北、黔中4个铀成矿区的基本特征,并对西南地区的找铀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36,自引:27,他引:36  
埃达克岩与浅成低温热液Au-Ag及斑岩型Cu、Cu-Au矿床有密切的关系,环太平洋地区多数大型和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均与埃达克岩有关。埃达克岩有利于成矿的关键因素与埃达克岩形成时角闪石转变为石榴石的脱水作用有关,而水能萃取出在地幔和基性岩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因此,埃达克岩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利于铜、金等矿化的聚集。中国铜矿资源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紧迫问题的出路在寻找斑岩铜矿。全球铜矿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中国与环太平洋类似的地区不是中国东部,而是古亚洲洋造山带、东北吉黑东部和西藏冈底斯。从国家目标出发,建议实施铜、金等找矿工作的战略转移,把浅成低温热液和斑岩型Au、Cu、Ag等矿床找矿的重点放在古生代的古亚洲洋造山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吉黑东部和中-新生代的冈底斯地区。古亚洲洋造山带首选阿尔泰西南缘-东准噶尔、东天山和内蒙古中部3个地区。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因此,在找矿思路上也应当有一个变化,即:先找埃达克岩,再找矿。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分布较广,以吉林居多,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较少。本区埃达克岩分别形成于古亚洲洋、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三个构造带,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期一中生代。区内以埃达克岩为成矿主岩的热液矿床矿种主要为Au和Cu,其次为Mo;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岩浆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中期、晚古生代晚期及中生代中晚期。依据本地区埃达克岩和与其相关的热液矿床特征及产出的构造部位,将本区以埃达克岩为含矿岩的热液矿床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蒙吉黑和吉黑东部3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997.
胶辽地块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处于北倾的大别-苏鲁构造带的上盘。过去近十年来提出的几个关于东北亚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模型涉及到了胶辽地块。本文主要利用我们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获得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野外地质调查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我们获得的渤海湾盆地中的中生代构造资料以及其它研究人员的SHRIMP定年资料,系统建立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并讨论相关构造模型或构造问题。最近SHRIMP定年研究发现,胶辽地块中古元古代地质体经历了~160 Ma的重熔事件。CL和BSE图象显示,在辽南新太古宙地块附近丹东花岗岩体的两个样品LJ023和LJ030中发现一些167~157Ma的自形岩浆锆石和围绕年龄大约为2100 Ma核部锆石的岩浆型锆石环带。这次重熔事件很可能为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原地重熔。丹东岩体呈NE走向排列,经历了强烈的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和随后NNE走向的褶皱变形。本文以丹东地区为例,准确确定了这些变形的年龄。根据辽东半岛东西向剪切带中白云母K-Ar和~(40)Ar/~(39)Ar年龄,第一幕变形界定在195~193 Ma之间。根据野外侵入体与变形叶理之间的关系,丹东花岗岩遭受的第二幕变形发生于153~145Ma之间。第三幕变形,也即为NNE向走滑作用,约束在135Ma~95Ma  相似文献   
998.
河北大庙斜长岩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21,他引:25  
河北承德大庙斜长岩杂岩体是我国唯一的岩体型斜长岩。为了确定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作者从杂岩体主要组成岩石——苏长岩、纹长二长岩中选取锆石作U-Pb年龄测定,所获得的结晶年龄分别是1693±7 Ma、1715±6 Ma。这些锆石U-Pb年龄数据说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侵位至少持续了约20 M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和密云奥长环斑花岗岩、长城系大红峪组钾质火山岩,以及广泛发育的基性岩墙群一起可能代表华北陆块1750~1650 Ma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999.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的断裂 ,它对造山带隆升及盆山耦合无贡献 ,博格达山的隆升为复式背斜构造所支持。博格达山与准东的关系为背斜北翼与盆地平缓基底构成的挠曲构造 ,而不是被深大断裂分隔的断块。博格达山具有独特鲜明的分段性 ,造山带的两个弧形构造与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构成独特的“斜方对称”分布样式。以板条观点为指导 ,从盆山单元的平面配置关系和深浅构造转换关系入手 ,探讨了博格达山板内造山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段性的成因 ,构建了盆山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