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6篇
  免费   4312篇
  国内免费   7028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2515篇
地球物理   3009篇
地质学   15898篇
海洋学   2812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1592篇
自然地理   199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839篇
  2017年   941篇
  2016年   1007篇
  2015年   1030篇
  2014年   1327篇
  2013年   1246篇
  2012年   1374篇
  2011年   1327篇
  2010年   1211篇
  2009年   1264篇
  2008年   1152篇
  2007年   1309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1044篇
  2003年   917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70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732篇
  1998年   584篇
  1997年   521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55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Kuiper带是指太阳系内位于离太阳 30~ 50AU一个区域。 1 992年该区域陆续发现了一群半径在几十到几百公里的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在Kuiper带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Kuiper带小天体的发现对人们认识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在Kuiper带小天体动力演化方面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几种用以解释其非均匀分布的动力学机制 ,并提出目前该领域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3.
A new species,Clathrocorys gracilis nov. spec. of Tripocyrtidae (Radiolarians: Nassellaria) from surface water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species has four radial beams arising from the cephalic base centre, each foot with cup-shaped structure and ramified bar in the proximal section (near cephalic base), and each wing with a large mesh in the middle, a medium mesh and a small mesh on each side respectively.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SFC (No. 40276044)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KSCX2-SW-101B).  相似文献   
24.
甘新蒙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和基本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甘新蒙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等综合研究分析基础上,运用新理论、新认识,以板块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将本区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带、11个Ⅳ级成矿带,并对Ⅲ级成矿带特征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进一步就主要矿床(点)、构造单元、矿种、赋矿建造、控矿因素、成矿类型、成矿时代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各Ⅳ级成矿带在区域上具有相对稳定的展布范围,具有相同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类似的矿种和成矿时代,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比性,并且各成矿带具有一定的潜在找矿价值。  相似文献   
25.
山区公路软基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山区公路所面临的路基病害特别是软土路基病害问题也逐渐增多。结合对陕南勉(县)一宁(强)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对山区软土成因及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山区软土属以坡洪积、湖积和冲积为主的软土,也有少量是由坡残积物堆积而形成。山区软土的特殊性表现在成分的复杂性、分布的不均匀性、隐蔽性和物理力学性质的特殊性。根据其特性以及中国山区公路软基普遍存在的病害问题,总结了山区公路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为剪切拉裂破坏、浸水沉陷破坏、剥蚀坍塌破坏、推挤滑动破坏。还提出了相应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6.
本文简述了沙柳河南区有色金属矿床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的来源与性质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接触交代改造叠加型,进而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7.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28.
大磨曲家金矿位于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主脉的NE延伸部位.矿区内已发现矿脉25条.通过对玲珑金矿田的成矿条件分析和东风矿床的综合研究,认为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9.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0.
We report on a year's study of spatial and seasonal patterns of zooplankton abundance in Port Phillip and Westernport Bays, July 1982 to August 1983. These two bays, closely adjacent on the southern coast of Victoria, Australia, differ in several respects: Port Phillip is a nearly landlocked bay with a broad basin, while Westernport is an open tidal embayment with extensive mud and seagrass banks. Both bays have a resident zooplankton fauna distinct from that of Bass Strait. Although these resident communities have many species in common, patterns of abundance and dominance are quite different. We found that the holoplankton of Port Phillip was about half copepods, mostly Paracalanus indicus, with 23% Caldocera and 21% larvaceans. Westernport Bay zooplankton was dominated by Acartia tranteri, with no resident cladoceran fauna. Bass Strait species were more often found in Westernport than in Port Phillip Bay, but the resident community of Port Phillip Bay was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Bass Strait than to that of Westernport.Although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an exceptionally dry year, the available historical data show that the overall patterns found in 1982–1983 are typical for these bays.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probably relate to differences in depth profile, predator abundance, and suspended matter between the b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