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1024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西部空中水汽分布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58-1997年月平均NCEP比湿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的垂直分布结构非常相似,850hPa以上的水汽分布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5-10月水汽含量主要集中在500hPa以下,其中7月的空中水汽含量最丰沛。水汽含量随高度减少,从季节变化来分析,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40a的水汽年代际变化表明,夏季空中水汽含量呈现线性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明显;冬季比湿呈线性上升趋势,1月和7月比湿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呈反位相特征。  相似文献   
32.
东乡铜矿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乡铜矿区主要断裂带SiO2明显为带入组分,K^ ,Na^ ,Ca^2 ,Mg^2 属带出组分,Fe^3 /Fe^2 比值相对较低,成矿元素Cu,Pb,Zn,Ag,Au,As,Sb,Mo,Sn含量增高,属于明显的带入组分,可作为储矿断裂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如何利用地质雷达及浅层地震有关原理判释泥质粉砂岩中隐伏断裂带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地质雷达反映在张性断裂带和压性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分析浅层地震相遇时距曲线在断裂带上的曲线特征。后者的主要特征有:(1)在断裂带上初至时间延长;(2)在断裂带上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的幅度均等;(3)在断裂带上跳动的长度不一;(4)在断裂带左右支时距曲线上下跳动或反相;(5)时距曲线呈喇叭口。阐明了地质雷达和浅层地震的原理及其在泥质粉砂岩中勘查断裂构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基于土体中结构面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土体中也存在结构面,并且结构面的存在与很多的岩土问题有关。为使土体中的结构面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其中的几个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探讨,它们是:结构面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土体结构面对土体破坏的控制作用、有时可尝试用离散元等模型分析土体变形、土体中结构面上水的渗流和污染物的运移、结构面上土体力学参数问题、土坡稳定性问题、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土体中结构面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等。  相似文献   
35.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沉积序列及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和莱洲湾南岸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海陆相沉积的频繁交替,本文通过古地磁和14C测年资料对不同钻孔的晚更新世地层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对比,揭示了不同时期的沉积序列。并通过27口钻井的联合对比剖面,揭示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二凹夹一隆的构造特征,对黄河三角洲发育位置和沉降特征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河南南召水洞岭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伏雄 《矿产与地质》2002,16(3):160-164
通过地质详查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手段 ,从水洞岭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 ,分析矿床成因 ,提出矿床属海相火山喷发沉积 -弱改造型的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37.
38.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he powder diffraction technique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two partially metamict zircons (2.6 and 4.8 × 1018 α-decays g−1) from Sri Lanka during a series of isothermal annealing experiment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870 to 1622 K. These experiments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structural recovery in partially metamict zircon proceeds via three distinct recovery stages, each of which occurs within a distinct time-temperature regime. Whereas the first two stages have previously been recognized (recovery of damaged crystalline remnants and epitaxial recrystallization), the third stage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as a single activated process. It is suggested that anisotropic defect annealing during the first stage at low temperatures, where the structure recovers preferentially along the a(b) plane, produces a geometrical situation where large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are necessary to remove the remaining defects inside the crystalline material. This situation is approximately reached when the amorphous domains start to recrystallize. The reason for anisotropic annealing can be found in a different connectivity between polyhedral linkages in both directions of the zircon lattice. Hig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in the range of 6.4 to 7.9 eV,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third recovery stage from the Raman data, which are interpreted to reflect large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i.e. polyhedral til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final recovery of the c axis. This explains the occurrence of a distinct recrystallization stage without defect annealing. Finally, it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the first recovery stage is not necessarily expected to occur in less damaged zircon crystals (<∼2 × 1018 α-decays g−1), since less stable defects along the basal plane might have already been self-annealed during radiation damage accumulation under ambient temperatures. Received: 6 September 2001 / Accepted: 25 February 2002  相似文献   
39.
甘肃小柳沟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涛  周继强 《甘肃地质》2002,11(2):54-66
小柳沟钨多金属矿于 90年代初发现 ,目前已具大型、超大型规模。共有 4个矿床。成矿主要与长城系朱龙关群和隐伏花岗岩有关。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 ,成矿温度为中高温 ,成矿流体为中等盐度 ,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确定其成矿于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40.
1999年 11月 1日 ,在山西大同—阳高一带发生了 Ms5 .6地震。山西离石地震台依据该台地倾斜观测出现的异常 ,震前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短临地震预报 ,为了探讨单台地震预报的方法 ,在该次短临预报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差分法、滤波法、矢量法、形态分析法对观测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处理 ,发现该台地倾斜震前异常反映较好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指出 ,这对山西的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