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0篇
  免费   2733篇
  国内免费   609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19009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1044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57篇
  2005年   669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论辽宁锦西杨家杖子杂岩体的岩浆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家杖子杂岩体中的二长闪长岩代表一种母岩浆,它是燕山早期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产生的,并汇聚上升的安山质岩浆。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是二长闪长岩浆在7km深、弱还原环境、氧逸度为10~(-8)~10~(-10)Pa、1200°~1250℃的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的派生物。以后,这些岩浆相继上侵,定位于2.5km深处。由这些岩浆岩侵入体所引起的镁夕卡岩、钙夕卡岩和岩浆期后酸性热液淋滤蚀变非常发育。只有来自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浆、富含Mo的酸性热液沿着裂隙侵入夕卡岩中,在240~330℃时,才形成Mo矿床。此种酸性热液也沿着裂隙侵入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中,而形成细脉浸染Mo矿床。因此,杨家杖子Mo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972.
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胶黄铁矿及其退火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胶黄铁矿的退火过程从早到晚可分成三个阶段:原始晶化变胶体阶段、不等粒变晶生长阶段和颗粒界面调整阶段。不同阶段的矿石各具特征性的结构,反映了燕山期侵入活动对于先存胶黄铁矿的不同程度热效应。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974.
粒级、形态含量分布模拟的基本原理就是首先按对数正态分布产生出自然金的短边和长边,再将二者的乘积分别按短边和二者的比值进行统计归类。用计算机对自然金的粒级形态进行模拟可显著提高粒级、形态计算的精确度,使之更符合客观情况,同时也可节省工时。  相似文献   
975.
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前寒武纪富铀矿床的形成与碱交代作用在空间上、成因上蕾切相关的认识,并根据碱性热水溶液的性质将前寒武纪富铀矿床分为钠交代型和钾交代型。同时,简述了两种类型矿床的主要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机理。  相似文献   
976.
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东地区不同类型金银、铅锌矿床及交代—深熔花岗岩三者的铅同位素特征相似,皆为来自铀针亏损型源区的多阶段铅。在Pb~(207)/Pb~(204)-Pb~(206)/Pb~(204)图解上,它们的投影点可拟合成一条直线。据此,并根据大量的K-Ar、U-Pb、Rb-Sr和Ar~(30)-Ar~(40)年龄数据,得t_1=3.2Ga,t_2=0.15Ga,μ_1=7.07~8.17,W_1=29.16~35.80,Th/U=3.97~4.52。矿石铅与胶东群变质岩岩石铅同位素统计对比表明,金银、铅锌和交代—深熔花岗岩中的铅皆来自再活化的下地壳源铅。  相似文献   
977.
木文指出:303地区铀矿成矿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东北部、西北部的碳硅泥岩和含矿主岩本身;有机碳是铀的主要沉淀剂和富集剂;矿化形成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弱还原带中;成矿年龄为124—107Ma,属成岩成矿为主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78.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对峪耳崖金矿床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该金矿是典型的岩浆热浪型脉状金矿床,金矿与峪耳崖花岗岩(即矿床的主要围岩)为同源岩浆作用的产物,而其源岩物质可能来自深部地壳。黄铁矿中Co/Ni比为1.58,石英中La/Yb比为2.95,δ~(34)S_∑为+2.6‰,δ~(13)O水为+7.03‰,δD为-88.4‰,δ~(13)C为-4.18‰,成矿温度为305~343℃,pH为6.2~6.8,石英包裹体成分中Cl~->F~-、Na~+>K~+,金可能是以Na[AuCl_2],Na[Aucl_4]或Na[AuS]等络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979.
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倍 《地质科学》1989,(4):308-313
砂金富集规律可归纳为五条:(1)砂金比重大,体积小,一般下沉于砂砾层底部基岩之上,形成富矿带。(2)河流流速减缓处是砂金富集之场所,如河流内湾处;两河会流处;河谷由宽突变窄处;河谷由窄突变宽处。(3)河床起伏不平是砂金富集之主要条件。最理想的河床是软硬相间之岩层,如砂页岩互层,且走向横穿河谷,倾斜较陡,这样,便形成具有无数隔梁与隔槽的起伏不平的河床,砂金受阻,易于停积。(4)位于谷旁之古老河床沉积阶地是无水患的易采砂金矿床,不容忽视。(5)红黄杂色铁砂及石英碎屑常为砂金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980.
湘西南采金“信”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代珍 《湖南地质》1989,8(1):78-84
在湘西南民间开采脉金的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很多识别金富集的标志,简称“信”。本文收集列举了25种“信”,并相应地作了地质解释,评估了含金情况。从金的地球化学特性,论述了“信”与金富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