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01.
西藏尤卡朗铅银矿床成矿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志兴  吕新彪  王涛 《矿床地质》2011,30(3):469-476
西藏尤卡朗铅银矿床产于中侏罗统拉贡塘组受岩浆热变质的砂泥质岩中,与矿区北部出露的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矿体的产出和分布受到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多期活动的节理造成局部矿化富集.成矿作用可划分为5个阶段,包括石英菱铁矿阶段、铅锌(银)矿化阶段、细粒铅银矿化阶段、黄铁矿化阶段和石英脉阶段.矿石中硫化...  相似文献   
402.
同位成矿概论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同位成矿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矿种与不同矿种,同类型与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提出了同位成矿是大型一超大型金属矿术(矿田)形成的宏观机制,讨论了同位成矿的边界条件,只有在边界条件以内才有可能形成大矿;阐述了同位成矿的某些特点;划分了同位成矿的类型。并指出同位成矿可能与幔流柱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3.
西秦岭南亚带硅灰泥岩型金矿床的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南亚带硅灰泥岩型金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很有前景的金矿类型。简要地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系统地叙述了金矿床的矿物、矿石和岩石硫、氧、铅、碳、硅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同位素的组成特点,提出了对本区金矿成矿主要矿来源、介持性、成矿年龄及矿床成因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04.
马宗祥  刘腾耀 《铀矿地质》1995,11(6):350-356
车载γ能谱方法找金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物化探新技术。用它可有效地预测区域金成矿远景区。在冀北等地区(4.91万km ̄2)采用车载γ能谱测量方法,取得地质体内63416个γ能谱测点数据,按地质体大小使用滑动滤波技术,处理区域地质体中的γ能谱数据并绘制了参数分布特征图件。在深入研究γ能谱参数分布特征所反映的区域金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与区域金成矿相关的γ能谱组合参数,提取了γ能谱参数特征信息。结合地质资料,研究工作地区的金成矿地质环境,预测了两片远景区,部分地区经验证,见有金矿化。研究结果表明,车载γ能谱方法用于区域找金是一种快速、节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5.
华北地台北缘金矿资源潜力及金矿活化成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文 《吉林地质》1991,10(3):1-11
华北地台北缘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区域潜在含金性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首要前提,通过二次活化再成矿是金矿成矿的主要机制,在成因上与太古代层状岩系有关,类型和时代各异的一系列金矿床构成了地台区特有的金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406.
大量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相分离作用是造成热液矿床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几种常见的成矿流体相分离深度-温度场特征进行了讨论,包括不同流体体系在不同深度、温度条件下的相分离曲线的特征,盐类及二氧化碳对流体相分离场的影响以及不同压力状态下相分离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钨锡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实例,讨论了流体相分离深度-温度场对矿床的定位(尤其是矿床的产出部位与岩体接触带的距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7.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iron deposit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Valley district.Both of them underwent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processes during ore formation.Iron in the hydrothermal ore bodies was derived largely through mobilization from substantially consolidated diroitic intrusives.Wall-roch alteration zonation indicates that iron-mobilizing hydrothermal fluids evolved in a trend of decreasing alkalinity,which is suggested by regularly distributed wall-rock alterations formed by iron-mobilizing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is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urrent chloride,chloride complex and bicarbonate models for iron mobilization.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carbonatization with iron ores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educed gases such as CO,CH4 and H2 in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 that iron is most probably transported in the form of iron carbonyls during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processes. In the light of the iron carbonyl mobilization model,explanations are made of the constraints on ores of some geologic factors such as melanocratic alteration,carbonatization,carbonate strata,structural fractures,cyptoexplosive pipes and embryo ores.  相似文献   
408.
胡-蓖型铜矿床成因,归纳起来可分为沉积-再造和构控-热液两种观点,但二者也有共同之处:一是层控性,二是分为早期细脉浸染型和晚期脉型两种矿化类型。早期矿化为成岩分异或变质分异的产物,生成在2059~1900Ma之间;晚期矿化则是在细脉浸染型矿化的基础上,受中条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形成,时间在1900~1850Ma之间,二者均属早元古代,而与中元古代西阳河期岩浆-热事件无关。  相似文献   
409.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西缘剥离断层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进业 《铀矿地质》1994,10(3):144-149,185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元古界深变质岩和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组成,其西缘的界版剥离断层是区域深断裂的一部分,在断裂下盘山现糜棱岩-混合岩带具韧性变形特征,沿断裂已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铀矿化,根据剥离断层控矿模式,提出在断裂上盘王冲-谢马冲地段寻找陡倾正断层与离断层交切处的隐伏铀矿的设想。  相似文献   
410.
林冠英 《铀矿地质》1990,6(5):278-286
本文试图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以8411矿床和501矿床为例,对苏皖沿江一带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铀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特点、控矿因素、矿床产出特征、矿床物质组成、溶液成分、围岩蚀变与成因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述,并以此总结其区域成矿规律,深入探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