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5篇
  免费   1380篇
  国内免费   309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48篇
地质学   8906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藏北的若拉岗日岩群,因处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南缘,其成生背景及构造属性历来倍受关注。白头山、岗盖日、狮头山等地的若拉岗日岩群主要为一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系,不同地段夹杂大理岩、变质砂板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小岩片或块体,分别具有洋岛型、洋脊型及岛弧型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并构成白头山西以岛弧火山岩为主的弧火山岩片,岗盖日以洋脊型变玄武岩为主夹杂硅质岩、超基性岩小岩片而共同组成的蛇绿混杂岩片及白头山、狮头山以洋岛型火山岩为主夹杂碳酸盐岩块体的大洋海山岩片,从而指出该区若拉岗日岩群为一套不同构造属性的火山岩与大理岩、硅质岩、超基性岩等相伴的构造混杂岩,其中既有某大洋的产物,又有某洋岛及陆缘岛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2.
西藏尼雄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旭铃  陈振华 《中国地质》2005,32(1):122-127
尼雄岩体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措勤县木质顶、尼雄、沙松、日阿一带,出露面积180.14km^2,由4个深成岩体组成,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圆形串珠状分布,岩石类型有苏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成果,发现该岩体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清晰,且含有较多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稀土总量较低,K、Rb、Ba、Th元素相对富集,Cr、Ti、Nb、Sr、Zr、P元素相对亏损。研究显示尼雄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与雅鲁藏布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为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3.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4.
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深部变形防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几年来从事黄土坡滑坡区的勘查、可研及现场工程管理的认识,从滑坡分布特征、物质构成、稳定研究、变形特征等方面对滑坡进行研究。针对该滑坡厚度巨大,滑体强度高,近期深部变形较明显的实情,作者以库仑定律为基础,提出采用岩土加固治理滑坡区深部滑移的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5.
单一滑面边坡的非稳定蠕变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一滑面边坡的非稳定蠕变分析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文中对岩质边坡单一滑面的流变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能较好反映这一变形机制的非稳定蠕变模型。特别是描述单一滑面边坡的非稳定蠕变破坏阶段,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结合一些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验证,为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何渊  李亮  黄金廷  范基姣 《地下水》2005,27(6):454-456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127.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Ⅰ):试验结果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了解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绿片岩的流变力学特性,采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对绿片岩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绿片岩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轴向应变以及侧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流变特性对岩石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轴向以及侧向流变速率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围压下流变的破裂机制,掌握了绿片岩三轴流变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该水电站工程流变数值分析时参数的辨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9.
西乌兰不浪高级变质的兴和岩群是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从海西期岩体和五台群中重新厘定出来的地质体。通过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西乌兰不浪地区高级区岩石不只是由表壳岩组成,还有大量的TTG岩系、紫苏花岗岩、脉岩和岩墙,它们是不同构造环境、不同时代的构造拼合体。其中表壳岩称为兴和岩群,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30.
Although cliffs form approximately 75% of the world's coastlin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they evolve remains limited because of a lack of quantitative data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they undergo. In this paper the combination of terrestrial time-of-flight laser scanning with high-resolution digital photogrammetry is examined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data-sets pertaining to the geomorphic processes governing cliff development.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a section of hard rock cliffs in North Yorkshire, UK, which has been monitored over a 12-month period. High-density, laser-scanned point clouds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se complex surfaces, free from the optical variations that degrade photographic data. These data-sets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high-resolution photographic monitoring, resampled with the fixed accuracies of the terrestrial laser survey, to generate a new approach to recording the volumetric changes in complex coastal cliffs. Thi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coastal clif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