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通过岩心观察、地球化学方法、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河地区火山岩主要发育英安岩和玄武岩两大类。火山喷发主要以裂隙式喷发、侵出和溢流为主,形成塔河地区大面积火山熔岩流。火山岩的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薄,其分布主要受控于以下几个因素:①盐体覆盖区及其周缘附近,晚海西运动盐体的活动明显控制上覆火山岩岩体形态展布和分布特征,受盐体活动影响,火山岩主要残留于盐边凹陷地带和盐体覆盖区南翼,盐间凹陷火山岩厚度相对较大,盐隆地带残缺较大;②北部地区火山岩分布主要受基底喷发裂隙控制;③盐体南部斜坡地带玄武岩可能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溢流而来。  相似文献   
82.
塔河奥陶系油藏断裂对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塔河地区奥陶系断裂特征的系统统计分析表明,塔河地区的大型溶洞或分布在T74界面以下较深的溶洞,多数明显受到中-大型断裂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断裂主要形成于海西早期,断裂带控制了海西早期溶洞的形成。根据断裂与溶洞发育之间关系,提出了"控洞断裂"、 "洞控断层"的概念,并指出塔河地区中-大断裂主要为"控洞断裂",控制了深部岩溶洞穴分布,而小型不协调"毛毛断裂"多数为"洞控断层"。根据岩溶期次及断裂分布及"控洞断裂"的认识,建立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时期深部洞穴形成的"断裂环"岩溶的模式。研究成果为塔河及外围地区奥陶系溶洞型油藏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3.
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露头、铸体薄片、岩性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和分析发现,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储层内缝洞发育,并且裂缝在一间房和鹰山组的储层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地层流体的存储空间,又是连通孔洞缝的主要通道。裂缝的发育也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所以,精细研究裂缝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并定量地计算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于识别奥陶系储层和对...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塔河油田为满足部分侧钻井的地质避水要求,采取从石炭系巴楚组或奥陶系上部桑塔木组泥岩段进行开窗侧钻,但泥岩在井内液体浸泡下存在易坍塌、掉块等不稳定问题,给钻井、完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文介绍了塔河油田中177.8mm套管开窗侧钻井技术现状与难题,探讨了下φ127mm套管、膨胀波纹管、实体膨胀管封隔泥岩三种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矿床产于浅成侵入岩与砂岩地层接触部位及侵入体内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同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 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和重稀土元素Yb、Y。单颗粒锆石LA-ICP-MS法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24.92±1.3)Ma;花岗细晶岩测年结果为150~450 Ma,推测花岗细晶岩成岩时间可能为156 Ma左右。宝兴沟金矿床是在早白垩世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金矿化作用应发生在107.5~124.92 Ma;大兴安岭北段存在一期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相伴的金矿化作用。因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地段尤其是浅成侵入体发育地区是今后重要的金矿化找矿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6.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裂缝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四区以缝洞型油藏为主,裂缝是该区主要的油气疏导体系和储集空间,通过20余口井的岩心、薄片观察,结合FMI等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裂缝的倾角、走向、长度、体积密度等几何参数,分析了裂缝的充填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作用、岩性、先期断裂、岩层结构等;探讨了裂缝形成的期次,将裂缝划分为四期:Ⅰ.前加里东期,Ⅱ.加里东期、Ⅲ.海西早期、Ⅳ.海西晚期-喜山期;进一步分析了裂缝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的溶洞 (穴 )和裂隙充填的 31件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及因子和聚类分析表明 :①方解石中的CaCO3 、MgCO3 、FeCO3 、MnCO3 相对平均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 98.38%、0.87%、0.6 8%和 0.0 7%,SiO2 、Al2O3 平均分别为 1.95 %、0.73%,Sr、BaO平均分别为 131.4× 10-6、5 16.5× 10-6,F和Cl 平均分别为 0.0 14 %和0.0 13%,而Mn +Fe/Mg、Mn/Fe平均分别为 0.87、0.10;②方解石中Sr/Ca =0.0 0 6 18Mg/Ca + 0.0 0 0 5 33( R2 =0.197),主要显示出无机成因特点;③方解石常量与微量元素特征均可由六个因子可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沉积与成岩作用意义;④据聚类分析将样品划分出四组 :其中,以S6 9 W 0 37等代表的可能为潜流带中的淡水淋滤的产物,并可能经历了相当强烈的水 岩作用或埋藏溶蚀作用;以S6 9 W 0 38等为代表的则为大气淋滤的产物;以S80 W 0 6 4等代表显示出埋藏作用或海水成岩及混合带的产物特征,但不排除埋藏热水作用的影响;S85 W 0 0 5等样品推测为海水浓缩背景下埋藏成岩产物,可能出现酸性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88.
三重介质储渗系统与水驱油机理探讨——以塔河油田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谭承军 《新疆地质》2002,20(1):80-82
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三重介质储渗系统的识别,划分和与之相对应的水驱油机理,具有高孔低渗特征的岩块系统主要靠自吸排油方式水驱油,在驱替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高孔高渗特征的洞穴系统水驱油近乎均匀推进,低孔高渗特征的裂缝系统水驱油易发生指进和突进。  相似文献   
89.
何发岐 《地质论评》2002,48(4):391-397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上最典型的大型油气田。本文从圈闭要素有其各要素的演化、油气成藏演化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该油气藏区域特征表现为受阿库勒构造与岩溶凸起共同控制的层状背斜油气。从各个要素的成因及要素的组合、圈闭成因,考虑圈闭关系组成部分的主要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一个碳酸盐不整合-岩溶风化壳油气藏。  相似文献   
90.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of China have undergone processes of multi-phase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later modification. The irregular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s the Naxi, Tahe and Renqiu ones, increasing success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karstificated pores and fissures and the connection degree of independent reservoirs. In these reservoirs, the unity in the fluid feature, pressure and oil-gaswater interface also increases successively from the Naxi to the Renqiu type. The main body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of the Tahe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is a network pool rather than a stratified, massive, stratigraphically-unconformed or weathering-crust one. The fluid nature of oil, gas and water, the interface positions and the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fluids within the reservoirs during the production are all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tratified or massiv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Carbonates in the Akekule uplift and the Tahe Oilfield are assemblag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which have an overall oH-bearing potential and obvious uneven distribution. Testing and producing tests are the major means to evaluate this type of reservoirs and acid fracturing improvement is a key link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