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磊  姜锡  董茜 《江苏地质》2016,40(1):47-56
对江苏沛县田祖庙地区泰山(岩)群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岩性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再其次为黑云(角闪)二长片麻岩,局部见混合岩化片麻岩。研究区泰山(岩)群主要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整体表现为富Fe、Mg、Ca,w(Na)w(K),含一定量Al、Si。根据岩石全分析和微量元素,经原岩恢复,初步认为研究区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的原岩为中性—基性火山岩,推测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  相似文献   
52.
张广安  王坤  张伟 《山东地质》2010,(4):34-35,38
泰安市泰山区积极探索强化动态巡查,有效发现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组织联合执法,把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组建国土城建联合执法中队,采用及时发现、快速制止、依法拆除的有效手段;组建国土资源信息协管员队伍,以形成耕地保护网络组织;组建泰山国土资源保护青年志愿者队伍,以带动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形成了国土资源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延伸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触角,共同营造了珍爱国土、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3.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有3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木荷林、褐叶青冈林、青冈石栎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群落类型处于华东和华南区系的过渡带。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  相似文献   
54.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宁  窦磊  游远航 《现代地质》2014,28(5):928-934
通过对台山地区岩石、土壤、农作物等样品的系统采集,准确测定了它们的硒含量,研究该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富硒来源,查明当地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岩石均含有硒,但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及形成的时代密切相关,而在各时代形成的岩石中,上寒武统浅变质水石组岩石含硒量最高。不同岩性含硒量的分布规律为浅变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花岗岩。台山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但不同成土母质土壤剖面的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浅变质泥岩母质类剖面硒分布以底部聚积形式显现,砂岩母质类呈表聚现象,花岗岩母质类则以中部淀积层富集为特征。岩浆活动的硒源提供、区域浅变质作用的活化富集及粘土矿物的吸附保留,它们共同作用造成了台山地区土壤丰富的硒含量。在不加入外源硒及未经土壤改良的情况下,台山地区超过40%的农作物硒含量已达到现有的富硒农产品含量标准要求,具有广阔的开发富硒农产品前景。  相似文献   
55.
本文根据余杭泰山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砂岩、藻叠层石白云岩和下寒武统荷塘组以及中寒武统杨柳岗组产层状、似层状之固体沥青。经对固体沥青的分布范围、物化性质特征分析及古油田构造平衡剖面模拟的研究,确认了余杭泰山古油田的存在。对探索南方海相油气藏的分布,揭示了震旦统油气藏的形成—演化—破坏规律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以实际调查、监测资料为依据,在分析云步桥景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崩塌灾害治理方案,并依据治理方案对可能继续发生崩塌的悬空区进行了治理。治理方案针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方法,实施成本较低,方法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