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0篇
  免费   3865篇
  国内免费   3758篇
测绘学   3321篇
大气科学   2280篇
地球物理   5427篇
地质学   10188篇
海洋学   1872篇
天文学   408篇
综合类   1887篇
自然地理   260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793篇
  2018年   649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107篇
  2013年   1149篇
  2012年   1232篇
  2011年   1325篇
  2010年   1104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1305篇
  2007年   1433篇
  2006年   1405篇
  2005年   1286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1045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839篇
  2000年   816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634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495篇
  1995年   441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Weather in the North Gulf of Alaska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frequency of deep synoptic-scale low-pressure systems,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season. The strong pressure gradients of these storms interact with the extremely rugged terrain of the coastal mountains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channeled flows. These surface wind regimes are not well documented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due to the paucity of observations. Modeling of these phenomena in regions of complex terrain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those working with hydrodynamic, wave, and pollutant transport models in coastal and shelf areas. Such models, when coupled with ocean and coastal-ecology counterparts, give a broad view of the role surface winds play in shaping local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limatology of simulated low-level wind jets over the domain of Cook Inlet and Shelikof Strait along Alaska's south-central coast. Daily simulations using the RAMS model were conducted in a 36-h forecast mode for the cold-season period 10/1/03 to 3/31/04.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ing simulated low-level wind field makes it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se jets and gap flow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etail.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AMS winds and th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derived winds when available verifies the existence of these wind jets a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se cases. Clearly, the results of a study in this region depend on the fidelity of the model at these scales (O[5 km]). The SAR comparisons attempt to help establish this. From the 6 months of simulations over Cook Inlet and Shelikof Strait, the low-level wind jets are classified into 10 different regimes by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These regimes a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more general groups: cross-channel westerly, easterly, and up and down Inlet flows. The nature of a particular regime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pressure gradient orientation and local topography. Jets in the same group have a similar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with time. Some form of jet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almost daily each month of the period, with December 2003 having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wind jets.  相似文献   
132.
133.
黄河三角洲地貌环境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是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一下部冲积海积平原(超潮滩)─周边潮滩三个区带的地貌系列构成.它们之间形成三条地貌环境岸线,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陆上─潮滩堆积地貌体系.该体系研究对三角洲发育.环境及其开发利用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南黄海陆架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顺喜 《海洋科学》1993,17(5):24-28
黄海中部、济州岛西南,存在厚层的泥质沉积,它们分别与上述地区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在两个泥质沉积区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别有特征的“冷涡-通道”沉积体系。经分析发现,这个沉积体系,完全受控于黄海暖流、冷涡及其相关的环流体系。此外,在黄海西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底发现大面积砂岩及其砾石,揭示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的新源地。  相似文献   
135.
136.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137.
基于矢量信号处理的水声定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传统的水声定位系统与矢量水听器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轻便型长基线被动水声定位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近年来出现的矢量信号处理技术,设计了新的实时信号处理软件。经湖试和海试,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8.
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的线性化处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悬链线方程求解了不同锚链状态的锚链力 ,并用多项式回归了锚链力与锚固点位移的关系 ,由此求得锚链恢复力刚度系数。分析了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的非线性程度 ,阐述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所提供的恢复力作线性化处理的可行性及方法 ,并给出了对称布置锚链系统的线性刚度矩阵。为各类受对称式布置锚链系统约束的浮动结构物的动力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给出并讨论了海洋系统中由于热量交换、物质交换以及外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的表达式;同时,根据新近调整的全球海 气界面的气候平均资料,估计了全球海洋与大气界面气候年平均的熵通量(熵流),这一熵通量主要取决于海 气界面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空间不均匀性。计算结果显示,由热量交换分量引起的熵通量对海洋系统的总熵通量起到主要的贡献作用,其值约为-555.6mW·(m2·K)-1;由海表风应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相对较小,约为-0.09mW·(m2·K)-1;由物质交换引起的熵通量最小,仅为-0.02mW·(m2·K)-1。总的来说,海洋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总熵通量为-555.7mW·(m2·K)-1,这也就意味着在气候平均定态下,海洋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在量值上等于系统的熵交换,即为555.7mW·(m2·K)-1。海洋系统的负熵流与其内部的各种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取得平衡,确保了全球海洋系统处于非平衡热力学定态,并维持着海洋系统中各种尺度的时 空有序现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0.
长江口深水航道数学模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二次开发软件ArcView,完成数学模拟所需的计算网格生成及线边界法中地形数据提取的优化。集成ArcView、Visual Basic及长江口潮流数学模型,实现了数值模拟计算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及实时互动的动态演示。所开发的长江口数学模型信息系统能根据整治工程需要,提交各类工程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