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13,32(7):1364-1374
李旭旦先生在一生中译著无数,其中为学界所重者莫过于《人地学原理》、《海陆的起源》、《地理学思想史》、《国外地理科学文献选译》。改革开放以来,李先生花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从事学术翻译,其实大有深意。他将翻译作为其复兴全面的人文地理学大业的一部分,是走向世界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水平研究的基础之一,他对学术翻译的重视还隐含了其对学术讨论和对话的重视。目前,我们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仍比较隔膜,为了避免20 世纪50 年代学习苏联时犯下的错误,必须大力迻译国际上的重要研究成果,全面了解国际上的学术状况,形成我们自己的判断,然后确定我们的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从事原创性的研究,编写出世界水准的教科书和著作,走向世界。需要提升学术翻译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这也是李先生翻译工作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相似文献   
22.
王文福 《测绘科学》2013,38(1):180-182
工程哲学是对工程的反思和工程造物的思辨,从而对工程造物的主体——工程师的素质提出了反身诉求。基于工程哲学的视角审视工程师的培养,反思工程教育则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测绘工程师培养现状,以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节点,从工程哲学的层面厘清了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针对科技论文中常见的写作问题,论述了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要点.写好的科技论文应该做到术语的正确运用、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推理符合逻辑、论证严谨以及符合国家和相应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的写作要求.这对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信息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4.
In a recent paper in this journal, Sule et al. (2011) argued that an early 17th‐century Indian mural of the constellation Sagittarius with a dragon‐headed tail indicated that the bright supernova of 1604 was also sighted by Indian astronomers. In this paper it will be shown that this identification is based on a mis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Islamic astrological iconography and that the claim that the mural represents an early 17th‐century Indian sighting of the supernova of 1604 has to be rejected. (© 2013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25.
26.
张宜 《地层学杂志》2008,32(1):106-117
用社会领域能够证明的思想大涌现事实,即中国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哲学思想在人类进入全新世特定历史阶段大涌现的史实,用类比方法再次证明了地质历史时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存在性,从而加强了用归纳法得出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论的可靠性。经过细致严谨的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相对于历史长河是较短的,给人以"突然出现"的假象,而思想大涌现同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公元前约700年至公元前约200年)。在用类比方法论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生命大爆发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而不是挑战。研究意义在于再次揭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普遍联系,再次展示了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解决自然科学领域问题这一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27.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叶岱夫 《地理研究》2001,20(3):307-314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操作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人地系统本身也必须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丰富化与哲理化。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困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研究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了人地系统的发展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人地协调发展的时空背景、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的哲学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科学发展历史,对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对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建立和壳体概念的提出与阐述.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規律方面.探讨了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概念方法.假说方法在地洼学说发展中的应用问题,地洼学说中的内核和保护层问题;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的建立问题;以及地洼学说发展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29.
张旗 《甘肃地质》2022,(3):1-12
与时俱进,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出自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的《中国伦理学史》。但把与时俱进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哲学的贡献。文中总结了笔者在长期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科学概念、理论及其发展过程方面的认识,阐述了科学研究中践行与时俱进思想的重要性,指出践行与时俱进的思想需要解决好6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科学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思想不能停滞在近代科学时代;(2)科学研究的发展没有天花板,科学要向无尽的前沿进发;(3)不确定性思想需要与时俱进;(4)与时俱进要加强学习;(5)与时俱进要虚怀若谷,“清空杯子”;(6)与时俱进要破除“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被动、不作为思想。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实例说明在自然科学界践行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0.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ong 14C variation around AD 775 as one (or several) solar super‐flare(s) by, e.g., Usoskin et al. (2013) is based on alleged aurora sightings in the mid AD 770s in Europe: A red cross /crucifix in AD 773/4/6 from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 inflamed shields in AD 776 (both listed in the aurora catalogue of Link 1962), and riders on white horses in AD 773 (newly proposed as aurora in Usoskin et al. 2013), the two latter from the Royal Frankish Annals. We discuss the reports about these three sightings in detail here. We can show that all three can be interpreted convincingly as halo displays: The red cross or crucifix is formed by the horizontal arc and a vertical pillar of light (either with the Sun during sunset or with the moon after sunset); the inflamed shields and the riders on white horses were both two mock suns, especially the latter narrated in form of a Christian adaptation of the antique dioscuri motive. While the latter event took place early in AD 774 (dated AD 773 in Usoskin et al. 2013), the two other sightings have tobe dated AD 776, i.e. anyway too late for being in connection with a 14C rise that started before AD 775. We also sketch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ose sightings and there were many similar reports throughout that time. In addition, we present a small drawing of a lunar halo display with horizontal arc and vertical pillar forming a cross for shortly later, namely AD 806 June 4, the night of full moon, also from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 we also show historic observations of halo phenomena (mock suns and crosses) from G. Kirch and Hevelius – and a modern photograph. (© 2015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