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21.
许瑞生 《热带地理》2018,38(2):151-165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相似文献   
1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帆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6):750-760
伴随着全球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后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体系重构的主导产业。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多层级动力机制及其区域城市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结论为: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时空演变态势上既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发展阶段趋同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②转型期政府—市场、政府—企业、中央—地方等关系,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程度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形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动力机制。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集聚促进了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组织模式,但有别于西方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需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re located in the heartland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Their geographic location puts their energy flows under tremendous geopolitical pressure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ir limited number of pipelines. With energy trade data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Com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in the period from 2005 to 2016, this paper evaluates energy security of Kazakhstan and Turkmenistan (exporter) and Kyrgyzstan (importer) using three standards: correlativeness, diversity, and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concludes that Kazakhstan and Turkmenistan’s oil markets are balanced in terms of correl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and thus less subject to geopolitical pressure. Turkmenistan’s gas markets, on the other hand, still have tremendous exposure to geopolitical risks for lack of diversification. Kyrgyzstan, as an energy importer, could rely on a few neighboring countries for energy supply. We found out that the thre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energy security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four political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the new “great game” in Eurasia, the rise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n regional geopolitical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24.
中国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杨冰韵 《地理学报》2016,71(9):1494-1508
基于中国1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全国和12个气候区域0~50 cm逐层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规律,采用趋势分析和Cramér-von Mises(CVM)方法探究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性。结果表明:西南、江淮、东北、江南、江汉、黄淮和华南地区各层土壤湿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内蒙古地区最低;随着深度增加,西南地区土壤湿度增加最明显,仅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减小。不同区域0~50 cm各层土壤湿度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并具有阶段性特征,大部地区深层土壤湿度高于浅层;总体上,新疆、华南、华北、青藏高原、东北、黄淮地区1981-2010年土壤湿度减小趋势显著,其中新疆地区减小最为明显。除江淮地区外,各区域土壤湿度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突变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90年代后期两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125.
3D-GIS中方向关系描述及其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  刘文宝 《测绘科学》2007,32(3):23-25
方向关系是描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二维空间方向关系的描述和定性推理,二维空间中方向关系的描述和推理相对比较完善。本文采用投影方法给出三维空间方向关系描述模型,研究了单方向关系的推理,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单方向与多方向关系的定性推理,以及多方向关系与多方向关系间的定性推理。最后研究单方向关系定性推理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6.
基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利用ALOS-2、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获得2019-10~12发生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4次M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形变结果为约束,反演得到4次地震的断层运动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序列由3条断裂的破裂引起,其中2019-10-16和2019-10-31的2次地震为同一发震断裂,2019-10-31地震断层破裂区域位于2019-10-16地震断层破裂的东北延伸段,最大滑动量约为1.1 m,约为2019-10-16地震最大滑动量的2倍。2019-10-29地震由一条独立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2.0 m。2019-12-15地震由一条东北向倾斜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3.0 m。此外,2019-10-16地震引起2019-10-29地震显著滑动区明显的正向库仑应力传输;而2019-10-29地震显著增加了2019-10-31地震震源区域的库仑应力;前3次地震对2019-12-15地震孕震断层的库仑应力传输总和为负值,说明静态库仑应力传输可能不是此次地震触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7.
关于亲花岗岩类矿床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矿床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存在成因联系的证据、亲花岗岩类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因素和岩石成因因素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作简短概述。矿床和火成岩在地理上的伴生、分带现象、金属与特殊种属花岗岩类之间的关系、岩体微量元素的浓度与其伴生矿床的关系以及相对年代关系,是确定矿床和火成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的依据。元素离子的电子层构造、离子半径和离子势等地球化学性质与矿石沉积地点、母火成岩成分、矿石形成方式、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矿物成分、矿质沉淀温度以及矿石形成深度等都有内在联系。花岗岩类岩荣的形成与矿质的富集、岩浆和富水流体之间的关系和造矿元素在岩浆与富水流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是控制矿床形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8.
人地关系与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孙武 《中国沙漠》1995,15(4):419-424
兴起于80年代后期的生态脆弱带研究,标志着"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地关系理论对人类生存环境哲学思考的深化。侧重于植物生态领域的脆弱带概念现已被拓宽,生态学、人口承载力、害灾学、荒漠化成为其四个主要的研究方面;由人地关系矛盾所决定的性质的不稳定性为脆弱带的主要特征;界面性、波动性、基质性是脆弱带的主要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29.
Taxonomic composition, size composition, standing stock,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sozooplankton were determined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ir fecal pellets to the vertical flux of organic carbon at the outside, the edge, and the center of the warm core ring. The warm core ring significantly affects not only their taxonomic composition and size composition but also their standing stock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zooplankton at the center of the warm core r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carnivores at the top of the size-trophic relation and filter feeding planktonic tunicates at the bottom. Zooplankton carbon biomass at the outside of the ring was one-third less than that at the center of the ring. The vertical flux of fecal pellets obtained from the pellet volume (12.3 mgC m−2d−1) contributed 19 to 96% of the flux (13 to 64 mgC m−2 d−1) estimated from the body carbon and the fecal pellet production rate. The estimated flux of fecal pellets was 6 to 27% of vertical carbon flux (236 mgC m−2d−1) determined by the sediment traps. Microscopic determination of fecal pellets and plankton in the sediment trap samples indicated high grazing activity during the sinking process. Those observations might suggest that particles other than fecal pellet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vertical carbon flux and fecal pellets were settled directly without loss or being recycled within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相似文献   
130.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