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地形坡度对干涉相位残余点发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解缠是干涉雷达生成DEM的重要步骤之一。干涉相位中的残余点使相位解缠变得复杂。本文研究了残余点产生机理,建立了残余点发生概率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在噪声存在的条件下,残余点产生不仅与两幅图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关,而且受地形坡度的影响。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表明,地形变化愈大,残余点分布加密  相似文献   
212.
针对10种不同坡角的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地震波以一定的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的情况;②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的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③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的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的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的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的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13.
本文建立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范围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濒危珍稀动物——羚牛潜在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叠加羚牛活动区的海拔高度、坡度及植被类型,获得了羚牛的潜在生境区,结合羚牛的生态习性与实地调查资料,选择海拔高度、坡度、植被因子3个指标对其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羚牛可在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生存。从1974 ̄2004年,适宜羚牛生存的各等级生境面积逐年减少,而不适宜生境的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14.
地形起伏对模式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陈斌  张耀存  丁裕国 《高原气象》2006,25(3):406-412
初步探讨了数值模式中次网格区地形起伏(高度、坡度)对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的次网格变化对辐射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其相对误差一般<2%,但不同分辨率的地形高度场会产生不同的坡度计算误差,低分辨率地形资料所计算的坡度分布相差不大,但坡度的量级存在较大偏差。地形的分辨率越高,实际计算结果的偏差越小。而高分辨率地形资料计算实例表明,地形坡度引起的区域相对辐射误差可达到10%以上。因此,在数值模式中,网格区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结果对地形起伏的敏感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15.
运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形触发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两个个例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两个个例模拟的广义湿位涡异常和雷达回波分布的对比分析,对广义湿位涡异常预判该类天气过程中对流系统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广义湿位涡异常较雷达回波提前0.5至1 h示踪到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的对流系统的发展。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和非绝热加热对广义湿位涡异常提前示踪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对流系统发展有重要的贡献。过山气流的显著扰动和午后相对于陆地大气较为冷湿的海风辐合上升是分别造成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出现明显的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6.
基于SRTM 90 m、USGS 30 s地形高程数据及青海气象台站实际海拔高度数据,分析了采用不同高度数据对青海地区2014年夏季气温和降水模拟准确度的影响。采用国家基本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台站实际海拔高度,模式地形总体偏高,青海南部和祁连山区海拔较高地区及青海东部地形梯度较大地区尤甚。相对于模式自带的原始地形数据,除青海东部外,其余大部分地区SRTM高程数据给出的模式地形高度增加。采用SRTM高程数据对气温影响较小;模式中引入青海气象台站海拔高程数据对于最高气温的模拟准确率提高显著,青海南部及祁连山区海拔较高地区以及黄南、海南中部地形梯度较大地区模拟和实测数据偏差减少显著,模拟的最低气温改善不如最高气温明显。同时采用SRTM高程数据及引入气象台站实际海拔高度数据对青海海西中部及东部地区降水改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