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3篇
  免费   2114篇
  国内免费   1732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766篇
地球物理   2381篇
地质学   6778篇
海洋学   525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715篇
自然地理   181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山区短波反射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计算山区测点可接受到的来自周围山地的短波反射辐射日平均通量密度的通用计算机模式,并以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式通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2.
Magnetotellur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Garhwal Himalayan corridor to delineate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long a profile extending from Indo-Gangetic Plain to Higher Himalayan region in Uttarakhand, India. The profile passing through major Himalayan thrusts: Himalayan Frontal Thrust (HFF), Main Boundary Thrust (MBT) and Main Central Thrust (MCT), i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ike. Data processing and impedanc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out of 44 stations MT data recorded, only 27 stations data show in general, the validity of 2D assumption. The average geoelectric strike, N70°W, was estimated for the profile using tensor decomposition. 2D smooth geoelectrical model has been presented, which provides the electrical image of the shallow and deeper crustal structure.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model are (i) a low resistivity (<50Ωm), shallow feature interpreted as sediments of Siwalik and Indo-Gangetic Plain, (ii) highly resistive (> 1000Ωm) zone below the sediments at a depth of 6 km, interpreted a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Indian plate, (iii) a low resistivity (< 10Ωm) below the depth of 6 km near MCT zone coincides with the intense micro-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 zone is interpreted as the partial melting or fluid phase at mid crustal depth. Sensitivity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geoelectrical model are relevant and desired by the MT data.  相似文献   
23.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24.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航  汤达祯  唐书恒  许浩  林文姬  张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41-1349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套采自不同层位不同地域煤样显微组分测试和低温液氮比表面测试的基础上,从比表面积、吸附曲线形态、阶段孔径结构分布、阶段孔径比表面积贡献、FHH分形特征几个方面刻画了煤储层微孔隙特征。同时,就“孔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煤物质组成与化学结构”这一因果链,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微孔隙特征与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与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Ro在0.60%~1.91%范围内,比表面积及FHH分形分维数先明显降低,Ro至1.3%后又略有回升,同时吸附回线“滞后环”及分形尺度对应的压力范围明显减小,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明显减少乃至消失,并成为比表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者。在相似煤级条件下,惰质组分较镜质组分有更多的比表面积贡献。粘土矿物组分含量>10%时,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对比表面贡献明显,且随煤级增高影响作用相对加大。  相似文献   
25.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层物性差异,分析了构造控气和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高煤阶气藏含气量高,CH4百分含量高,δ13C1值大于-38.75‰,储层渗透率变化小,储层改造难,构造热事件对煤层气的生成、富集贡献大,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大,现今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低煤阶气藏含气量低,CH4百分含量低,δ13C1值大于-49.11‰,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储层易改造,煤热演化史及煤阶影响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在煤层气生成过程中活跃的水动力是甲烷生成的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之一,但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小,而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则是低煤阶煤层气生成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The results of palynomorph biofacies analysi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deposits of the Ust-Yenisei region are presented. The established facies confinement and indicative features of separate palynomorph groups are used, along with identified dinocyst morphotypes and taxa, in 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Seven palynomorph associations characterizing continental, coastal-marine, shallow-and deep-water facies a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quantitative proportions between morphological groupings and individual taxa. As boundaries between distinguishable biostratigraphic and facies subdivisions do not coincide, dinocysts were likely insignificantly dependent in distribution on facies in the West Siberian epicontinental basin at least. On the other hand, distribution trends of particular dinocyst morphotypes and other microphytofossils are correlative with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cycles and can be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27.
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及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不同时代地层的水系沉积物中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笔者通过对该地区铂族元素含量在各地层中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归并和分类,结合有关铂族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通过对水系沉积物中Pt、Pd综合异常的筛选,在铂族元素综合衬值异常图的基础上共划分出Ⅰ类异常4个、Ⅱ类异常19个、Ⅲ类异常23个以及Ⅳ类异常14个.初步筛选出的19个Ⅱ类异常子区可为进一步开展铂族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线路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数值和等值线图.利用库仑一纳维尔强度准则,对花岗岩区及灰岩区隧洞围岩的剪切破坏进行分析;利用三种岩爆应力判别指标,对岩爆进行初步预测;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引水工程隧洞设计中截面形态的选择给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吐木休克断裂带是中央隆起(前身是晋宁期碰撞造山带)的次级单元巴楚断隆与北部坳陷的次级单元阿瓦提凹陷之间的分界。本文以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证明它是一条内部结构复杂且切穿地壳的深断裂。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恢复了断裂发育史,指出它经历过三期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新近纪。新近纪的冲断与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有相同的构造样式,可分为两幕:中新世的冲断受制于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向南扩展,更新世的冲断主要受制于西昆仑前陆冲断带的向北扩展。吐木休克断裂带的东西走向段和北西走向段的构造特征尚有若干差异,前者在加里东期活动较强,反映了构造的继承性;北西走向段则是加里东期出现的新生构造,在海西期进一步发展,更新世时因被卷入西昆仑的前陆冲断作用,表现出强烈而复杂的变形。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